2024年09月18日
第08版:08

沧州“腾龙”公司、“中节能”公司等企业这样变废为宝——

垃圾堆中来“掘金” “环境杀手”变资源

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小蓝车”智能回收废品 任振宇 摄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自然矿山枯竭和现代提取利用技术成熟,开辟了废旧家电和电子垃圾利用的广阔前景。如今,那些富含锂、钛、黄金、铟、银、锑、钴、钯等稀有贵金属的废旧家电和电子垃圾越来越受到回收企业的青睐。

智能废品回收车来了

近日,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城区的街道上,一辆辆车身上带屏幕的“小蓝车”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就是当地新投放的智能废品回收车。

“这种废品回收车能自动识别废品的种类与数量,还能线上预约上门收购,特别方便。”家住渤海新区黄骅市金都小区的张女士说。她通过App下单废品回收后,工作人员很快来到她家门口。收购员将废品放到物品感应区后,各种物品被车上自带的智能系统自动分类,重量一目了然。随后,收购员按照屏幕显示的价格完成付款。

“现在,家里有了废旧物品后,我就会通过App下单卖出。从下单到上门回收,整个过程快速又专业,几乎什么物品都能回收,非常省心。”张女士高兴地说。

这种“小蓝车”是由黄骅市奇迹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最新投放的废品回收车,居民只需打开App或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轻松预约回收服务。

废品回收后,收购员会统一将这些废品运往公司分拣中心。在这里,各类回收物被精准分类后整齐堆放。机械分拣设备高效运转,废纸板会被快速压缩打包,废旧家电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后,被送去专业的拆解处理厂进行再利用。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

“经过不到一年的实践,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我们更加看好‘城市矿山’经济了。前不久,我们又订购了30辆‘小蓝车’。”奇迹公司经理李铁铮介绍说。

目前,奇迹公司的拆解再利用生产线正在筹建中,预计建成后可处理数千吨各类回收物,实现废物再利用,引领城市循环经济新潮流。

废弃电冰箱的大用场

河间市的河北腾龙辉煌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专“吃”废弃电冰箱等白色家电,并利用电冰箱内保温材料聚氨酯生产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

在腾龙公司厂区,从全国各地运来的聚氨酯被粉碎后,经过加料等工序,变成人们熟悉的褐色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

作为腾龙公司总经理,程景龙在建材市场耕耘多年。以前很多建筑需要使用轻质水泥等材料实现表面减重防水,但由于相关材料技术不过关,事后表面开裂等现象时有发生。

为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程景龙开始尝试将聚氨酯等材料加入混凝土中。

历经千百次试验,聚氨酯混凝土终于研发成功了。看着实验室内没有一点裂纹的地面,程景龙压在心头的大石终于搬开了,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但程景龙还是不放心。他带着产品去中国建筑材料认证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清华大学等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密度、抗压、防火、放射性、隔音等检测检验,结果新材料轻质、环保、保温、隔音、防火、无放射性等诸多优点,受到权威部门的高度认可。

程景龙为自己的新材料起了一个新名字——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并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干拌复合轻集料还入选了北京建筑设计院编著的《建筑图鉴》,并替代陶粒土等材料,得以向全国推广。

如今,腾龙公司已与格力、长虹等13家白色家电回收拆解企业达成合作,公司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转,一天可“吃”掉1200立方米的聚氨酯废弃物。而4台半废冰箱,才能产生1立方米的聚氨酯。仔细一算,腾龙公司一天就能消化5000多台废旧冰箱中的保温材料。“眼下公司订单已经排到明年,预计今年产销量将增长一倍。我相信,我们能做的还可以更多。”程景龙信心满满地说。

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早晨,家住运河区御河新城小区的吴先生拎起家里的垃圾袋走出家门,将它扔进小区的垃圾桶里。

不一会儿,垃圾运输车便将小区垃圾桶里的生活垃圾运送至中节能(沧州)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这里,废纸团、包装袋等生活垃圾即将开启“变废为宝”的第一步。

中节能沧州公司仅今年上半年,就处理了全市生活垃圾22万吨,而垃圾焚烧之后产生的5万吨炉渣,则能提炼出沙与废铁,这些便是不锈钢部件与建筑砖石等建材的“前身”。

“满载的垃圾车行驶到卸料平台后,将生活垃圾倾倒进全封闭垃圾仓内。”中节能沧州公司运行部主任曹飞雨介绍,生活垃圾需要堆放5至7天时间,经过自然压缩和发酵,降低含水量。随后,这些生活垃圾需要经受来自火焰的第一道“历练”——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会被推料器送入炉膛焚烧。在这里,机器需要24小时连续运转。

生活垃圾焚烧之后,剩下的炉渣是关键原料。拥有处理资质的沧州秦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将承担起将炉渣变废为宝的责任。他们会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在炉渣中提炼出铁、沙等物质。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制作成建筑砖石与不锈钢部件等。经过几家处理公司的“接力”,炉渣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至此,城市居民早上扔出的生活垃圾就完成了“绿色变身”。

曹飞雨介绍,这条绿色处理链条,从2021年就已经开始有序运转了。截至目前,累计产出约42万吨炉渣,均已实现绿色综合利用。

2024-09-18 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沧州“腾龙”公司、“中节能”公司等企业这样变废为宝——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0674.html 1 垃圾堆中来“掘金” “环境杀手”变资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