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山县圣佛镇西圣佛村,有一家特殊的超市——爱心超市。虽然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洗衣粉、卫生纸、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却没有标注价格,取而代之的是“10分”“20分”“50分”等字样。原来,这家超市的商品不能用钱购买,只能通过积分兑换。
2022年11月15日,盐山县首家积分制超市在西圣佛村正式揭牌。村民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文明善行”等活动,获得相应的积分,并以家庭为单位建立账户。积累一定分数后,村民便可以去超市兑换相应积分的生活用品。
“以前,村里脏乱差,如今不一样了。参与环境整治能赚积分,积分又能换东西,现在大家都争着找活儿干,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村民李大爷说。
爱心超市开业不到两年,西圣佛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街道干净整洁,邻里关系和谐,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爱心超市里爱心有“价”
初秋的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在西圣佛村的每一个角落。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爽,让人十分惬意。村路两旁,干净整洁。
日前,西圣佛村村委会东侧的爱心超市门口热闹非凡。10分换两瓶醋、4分换一块香皂、50分换一桶食用油……村民们手提袋子有序排队,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
“这个月我家又积了100多分,打算换点米和油回去。”村民刘洪杰满脸自豪地说。
工作人员核对积分后,按照他的需求,兑换给他一袋大米和一桶油。拎着这些东西,刘洪杰笑着说:“以后我们家做志愿服务的动力更足了。”
“爱心超市换积分真是个好法子!”村民刘长福接过话茬儿,“村里的事,大家原来都不怎么上心。现在,大家都争着做好事,参与各项活动赚积分、换东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介绍起文明积分的好处。
西圣佛村历来民风淳厚。2022年,在上级部门指导下,村里启动了爱心超市试点建设。村“两委”积极探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并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
“爱心超市积分包含劳动积分、荣誉积分等积分项目,每个积分相当于人民币1元,村民可定期用获得的积分兑换爱心超市里的等值物品。”村党支部书记曹闯说,爱心超市的运营资金全部来自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爱心人士的捐赠。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
小积分,能有多大能量?53岁的村民刘国军最有发言权。
刘国军是个热心肠,平日里,看到谁家有困难都会伸手帮一把。一个下雪天,他出门看路上都是厚厚的积雪,便回家拿出铁锨,不仅把自家门口的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还清扫了整条街道。这一幕恰巧被一名村民看到,将这事告诉了村干部。
“刘国军为村里服务,积10分!”在村里每月一次的道德评议会上,大家决定必须给刘国军积分。
村民刘国军的爱人孝敬老人、善待儿媳,被评为西圣佛村的“好婆婆”“好媳妇”,积了分;刘国军的孙子学习成绩优异,参加村里的志愿活动,积了分……靠着这些积分,刘国军一家在超市里兑换了不少生活用品。
“攒积分得实惠,俺们做好事的劲头更足了,俺家的家风也更好了。”刘国军说。
刘国军家只是西圣佛村推进乡风文明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朱和春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儿媳,她因“孝老爱亲”得到了积分奖励;刘长福和老伴儿经常清理村里的垃圾,一年下来,获得了300多积分;刘国健家按《红白理事会章程》举办了“零彩礼”婚礼,一次性奖励20分;刘国哲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奖励20分……
日复一日,西圣佛村家家户户做好事、赚积分、换奖品,也换来了好民风、好村风。
“这些积分,就像是一枚枚小小的勋章,见证了村民们的改变,也激励着人们加入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曹闯说。
“要我做”变“我要做”
改变的还有人的思想和观念。
采访中,曹闯说起一件事:今年夏天,由于雨水较大,村内多条道路积水,许多村民冒着雨挖沟排涝,其情其景让人动容。
“积分政策执行初期,村民大多是为了能多得积分、多换东西才去做好事。时间一长,大家做好事就成了习惯。”曹闯说。
一件件小事,让西圣佛村逐渐变了样。
村里还成立道德评议会,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在村民中树典型、立榜样;同时,发挥村里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作用,摒除陈规陋习,引领农村新风尚。
不仅如此,为鼓励青少年读书求学,村“两委”将学生们每学期获得学校表彰的情况纳入积分范围,给予一定积分。对于考上“985”“211”院校的学生家庭,给予2000分奖励;对于考上其他高校的,给予1000分奖励。今年,西圣佛村有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都获得了相应的积分。
小小积分兑出了整洁环境,也兑出了乡风文明。村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并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满足感。
如今的西圣佛村干净整洁、和谐稳定,是远近闻名的“标杆村”。“原先,很多村民考虑的都是自家那点儿事,现在,会自觉地站在村集体以及全体村民的利益上考虑问题。”曹闯说,这才是文明积分带来的最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