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3日
第08版:08

拔罐应该注意些什么?

黄秋菊 射洪市中医院内一科

在我国,拔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不仅能帮助人们缓解身体的不适,还可以调整身体机能、促进健康。但对于拔罐,很多人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本文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什么是拔罐?拔罐的功效有哪些?又该注意些什么?

一、什么是拔罐?

拔罐,具体指向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到相应的穴位、患处等特定部位,通过产生刺激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目的的疗法。拔罐的基本原理是负压作用和温热刺激,即在罐内处于负压情况时接触到皮肤,皮下组织会被吸入到罐内,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能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现已被应用到治疗感冒、咳嗽、胃脘痛、消化不良、腰背痛等病症中,效果显著。

二、拔罐的功效有哪些?

1.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拔罐能刺激经络穴位,加快气血运行,对于治疗腰腿痛、劳损疾病等具有良好效果,而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消散瘀血,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2.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对于体内湿气较大的人群,通过在特定穴位和经络上拔罐,有助于驱散体内风寒湿邪,缓解因风寒痹症引起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3. 消肿排脓,调节阴阳。拔罐与点刺放血相配合,能治疗痈、疽、疔、疮等热毒疾病,促进脓液排出,加速创面愈合。此外,拔罐还能调整人体气血,帮助恢复和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降低疾病诱发的风险。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为确保拔罐的安全性、提高拔罐的有效性,在不同阶段需注意不同的细节,具体如下。

1. 拔罐前

在拔罐之前,进行全面的身体状态评估,如果有皮肤过敏、破损,或者患有出血性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拔罐。不宜在过饥、过饱或剧烈运动后立即拔罐,此时身体状态极其不稳定,可能影响拔罐效果,或者引起身体上的不适。

选择拔罐部位至关重要,通常选择脊柱两侧、肩背部、腰椎两侧、肩井穴、四肢关节附近等,需避免选择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大血管分布处、骨骼凹凸不平等部位。

2. 拔罐中

拔罐过程中,时间把控为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留罐10-15min为宜,如果留罐时间过长,可能引起皮下瘀血、水肿等,增加皮肤损伤的风险。在拔罐期间,需注意监测身体情况,一旦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告知医师,停止拔罐操作。

3. 拔罐后

拔罐之后,皮肤毛孔处于扩张的状态,要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若气温较低,应及时增添衣物,以此降低外界风寒湿邪侵袭的风险。

拔罐结束后的2-3小时内,不宜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较为敏感和脆弱的状态,如果马上洗澡,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或者寒湿之气进入体内,引发不适。

观察皮肤状态不容忽视。正常情况下,罐印会在数天内逐渐消退,但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疼痛加剧、起水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在拔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要揉搓、搔抓拔罐部位,短期内也不能在同一区域再次拔罐,以免出现皮肤损伤的问题。

拔罐后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适量饮水,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总而言之,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如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等。在进行拔罐时,需充分了解其原理和注意事项,拔罐前全面评估身体状态,合理选择拔罐部位,拔罐时注意严格把控时间,而拔罐之后则需避免立即洗澡,严密监测皮肤状态,并注意休息,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此外,须知拔罐虽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并不能替代所有的治疗方法;拔罐后的印记颜色和深浅与个人的体质、病情等有关,不能单纯以印记的深浅来判断治疗效果;过于频繁拔罐可能会损伤皮肤和正气,每周1-2次为宜。

2024-10-0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1953.html 1 拔罐应该注意些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