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彦芹
白花花的花生铺满地。秋收时节,在河间市联发农机联作种植合作社的晾晒场上,合作社负责人范景修在晒花生,也在晒丰收。
在河间市西九吉乡,河间市联发农机联作种植合作社种出的“范胖子”花生,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为啥“范胖子”花生有名气?“你们先尝尝俺种的花生。”范景修说。记者剥开一枚略显细长的花生放入口中,一咂摸,花生仁甜中带香。这是范景修种的水果花生,它一上市,就征服了人们的味蕾,“范胖子”花生这个品牌也因此被人们记住。
同样是种花生,范景修并未走老路,他种植的全部是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除了可以生吃的水果花生,还有用于榨油的高油酸花生、用于炒食的小花生。范景修把花生种出了“花儿”。
“俺种的大部分品种,都是咱们省农科院专家李玉荣培育的新品种,优于一般本地品种。”范景修说,“以前,高产花生的油酸含量低,而高油酸花生的产量低。现在,俺选的这几种高油酸花生,不仅油酸含量高,而且抗旱性、抗涝性、抗病性强,产量高,每亩地干花生产量能达到500多公斤。”
使用生物药剂,坚持物理除虫;给花生地上有机肥……范景修使用绿色种植技术,除了让花生高产,也让花生品质更优。
种出了小有名气的好花生,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范景修觉得这是好事。
范景修种花生出名后,打听着上门来讨种子、学技术的人络绎不绝。范景修不光热情招待,还将这几年的经验倾囊相授。有的农户想要种花生,范景修不仅帮忙考察地力,还送去种子。如今,找范景修“取经”的人越来越多。
“要发展农业,不能单打独斗,还得抱团干。”带着这种朴素的想法,范景修又组织成立了河间市花生产业协会,把本地和外地的花生种植户吸纳进来。种植户们经常联系,交流种植技术、寻找产品销路。赶上播种或收获期,协会还组织现场观摩活动,聘请专家实地指导。现在,河间市花生产业协会已有会员100多人,会员来自河间、献县、肃宁等地。
范景修今年种了200多亩花生。这些天,地里的花生被陆续收回来。他说,希望晴天的日子多点儿,花生得紧着晾晒。偌大的晾晒场,被丰收挤得显小了。
更让范景修高兴的是,享受丰收快乐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群人。100多位会员种植的上万亩花生,如今都进入了收获期。前几天,其他种植户还到范景修的花生地观摩。
“种花生的这些人,有的比我种得多,有的比我种得好。我们一群人互相帮衬着种花生致富,这是更大的好事。”范景修说。
范景修的花生地成了河北省花生产业体系沧州滨海盐碱地推广试验站的示范基地,用于示范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由河间市花生产业协会申请注册,“河间花生”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范景修,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心种地,好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