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胡 娜
秋风起,高粱红。日前,在盐山县庆云镇西木村,千亩高粱地一片火红。几台收割机边缓慢前进,边“吞食”着一片片高粱。
“我村共有1000多亩土地,目前,全部以每亩地800元的价格被种植大户流转。把土地交给种植大户统一经营,既省力又省心。”西木村党支部书记张景海说,“以前,大伙儿起早贪黑忙两季,赶上年景不好时,收不了多少钱。现在,大伙儿就算不种地,也有稳定收入了。”
近两年,秉承“稳妥流转、助农增收”的原则,庆云镇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镇域内各村主动与种植大户对接,促进土地流转,蹚出了规模化种植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镇已经有3个村庄将300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种植大户。
种植大户殷耀猛在庆云镇西木村和城西胡村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规模化种植高粱。他说,高粱既抗旱又耐涝,对地力要求不高,适应性强,近年来的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
“除了能获得土地流转金,村民们还能外出打工,再挣一份薪金。村集体为种植大户服务,也能获得服务费,壮大村集体经济。”张景海说。
不仅如此,收割机收割高粱后,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还可以培肥地力,减少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环保问题。
下一步,庆云镇将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让更多村庄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