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产品助力油气勘探
魏志广 摄
▶3D打印钢管抢占国际市场
纪 哲 摄
填补多个领域空白
近日,由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款超高温高压防喷器样机制造完成。这款大通径、高抗压的防喷器样机,内径48厘米,性能达到业内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石油勘探开发井控设备的关键部分,防喷器可以有效防止井喷事故发生。随着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环境愈发复杂,高温、高压所带来的钻井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对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状却是,国内海洋超高温高压钻井系统关键设备多为国外技术垄断,尤其在深海钻探领域。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感袭来,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不断向这一领域的国际一流水平发起挑战。最新的这款超高温高压防喷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钻井领域关键设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在深海资源勘探领域的装备竞争力。
不久的将来,公司的超高温高压防喷器样机产品将通过工厂测试和海试验证,实现关键设备平台安装、调试及试验验证。公司已打造了超高温高压钻井关键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测试、标准规范及认证技术体系,可以系统解决关键设备“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实现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多年来,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始终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坚持技术创新,严格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等过程,以确保每台产品的高标准、高质量。
截至目前,公司在石油井控装备领域已有40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从被“卡脖子”到占领国外市场
药物被预先灌装在注射器里,医护人员可以直接用来注射,这使得取药配药的过程更加便捷。
今年,很多人在接受疫苗注射时,见到了这种名为预灌封注射器的新型注射器。预灌封注射器将传统的药瓶和注射器合二为一,集合了药物储存和临床使用两大功能,是疫苗、生物制剂和高端医药产品的重要包装形式和载体,被称为药品包装领域的“王者”。
在位于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沧州四星联合医药包装有限公司,预灌封注射器供不应求。生产线连续运转,每天可以生产20万支预灌封注射器。
2023年,四星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预灌封注射器生产线投入运行。这条生产线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设备技术及生产工艺的“卡脖子”制约,实现预灌封注射器生产全面国产化。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这条生产线更具竞争优势。国外一条生产线价格约1.7亿元,预灌封注射器年产能3000万支,且需提前26个月打款预订;而四星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线,成本约5000万元,年产能可达1亿支。
在此前,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历时3年研发成功的世界首创生产技术“全电熔维洛法技术生产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填补了国内空白,补齐了国内药用中性硼硅玻璃领域短板。自此,四星玻璃成为全球第四家可以量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这项技术的诞生,也改变了药用玻璃生产领域烟囱林立的局面,使原来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变成了节能、环保的产业,带来了药用玻璃生产领域的一次革命。如今,公司每年约生产50亿个中性硼硅玻璃瓶,不仅供应国内300多家药企,还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3D打印出拳头产品
一根长12米、管径219毫米的毛坯碳钢管,在其内壁焊接上3毫米厚的镍基合金材料,就成了一根双金属复合管,价格从原来的每根约1万元增长到数万元。
在位于沧州经济开发区的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管道产品实现上述华丽蜕变、身价倍增的秘诀,就是公司自主研发的3D打印堆焊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务的增加,用于石油天然气管线市场的管道产品需求更加旺盛。在油气田开采中,会产生大量具有腐蚀性的硫化氢气体。而市面上的产品,通常难以兼顾耐高压和耐腐蚀的双重性能。
为抢占国际市场新赛道,隆泰迪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兼备耐高压和耐腐蚀性能的双金属复合管产品。新产品采用耐高压、强度高的碳钢管道,同时在管道内壁采用镍基合金材料。相比于传统企业采用单一镍基材料的产品,双金属复合管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更具竞争力。
3毫米,是双金属复合管内壁镍基合金材料的厚度。制成这些镍基合金材料的焊丝,却比铅笔芯还细。
为将焊丝精准焊接到管道内壁,形成镍基合金材料,公司技术团队创新研发了3D打印堆焊技术。采用这种技术,能够扩大管道的加工范围,与传统的复合钢板生产相比,新技术使得焊接层厚度更加均匀。
不仅如此,公司还开发出自主源代码程序,为3D打印堆焊操作装上智能“大脑”,这个“大脑”可自主生成3D打印操作程序,解决了堆焊过程中主管与支管连接处的相贯线焊接问题,也可最大限度保证了电源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