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
第07版:07

食品“零添加”≠安全健康

■ 本报记者 康 宁

“食品添加剂越少就越安全健康”,这是当下不少人的想法。于是,“零添加”成为很多人选择食品的标准。那么,“零添加”的食品真的存在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沧州市中心医院有关专家。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零添加”涉及的食品种类广泛,从饮料、调味品到速冻食品、奶制品等不一而足。

“零添加”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很多人认为,“零添加”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不含糖类、甜味剂、色素、防腐剂、香精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是调味、保质的需要,现代食品生产加工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真正‘零添加’的食品几乎不存在,所谓‘零添加’只是商家宣传的噱头。”沧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田雪说,商家宣传的“零添加”对消费者存在误导,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在食品标识上,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未使用的物质,不得标注“不添加”“零添加”等字样。

有人觉得自己在家炒菜做饭就能远离添加剂,其实炒菜做饭使用的各种调料也含有添加剂,比如酱油含有焦糖色、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食盐中含有抗结剂,食用油中含有抗氧化剂等。正是因为这些添加剂的作用,食用油放久了才没有“哈喇味”,食盐在夏天也不容易结块。

“有时候添加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反而可以减少和消除食物制作过程中的有害物质。”田雪举例说,在腌制食物时,适量添加抗坏血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维生素C(维生素C在食品添加剂中被称为抗坏血酸),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众所周知,长期食用亚硝酸盐有致癌的风险。

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和用量下食用是安全的,人们无需过多担心。

田雪建议,人们在购买食品时,要科学对待、理性辨识,不要迷信所谓的“零添加”。同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仔细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的本质和营养价值。不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尽量选择天然食物,简单烹调,避免添加过多调味品。

此外,对于其他某些成分“零”含量的食物也要注意甄别。比如,“零脂肪”食物可能含糖量比较高;“零糖”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但可能含其他糖类替代品,比如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等。

2024-10-08 ■ 本报记者 康 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2085.html 1 食品“零添加”≠安全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