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
第06版:06

为了传承 有些旧规不守也罢

历经200余年传承,翻子拳在肃宁县不断开枝散叶,一代代习练者留下了不少规矩。刘光芒从小跟着长辈学习翻子拳,如今他已56岁,学生众多,他觉得——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刘艳菊

历经200余年,到刘光芒这一辈,翻子拳这一传统拳法已经在肃宁县传承了15代。

今年56岁的刘光芒出生在武术世家,家中世代习练翻子拳。刘光芒从小跟着长辈习武,多年前,翻子拳被列入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光芒也成为翻子拳的非遗传承人。

甘之如饴

人人都知道,练武是个“苦差事”——习练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跌打损伤就如家常便饭一般。

然而在刘光芒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

刘光芒从小看着爷爷教别人练习翻子拳。“那时候人们都来我家练武,我爷爷坐在院子中间,同时教几十个人。人们练武时发出的喊声,能从我家传到很远的地方。”看着别人把翻子拳练得虎虎生风,刘光芒羡慕得不得了。

没多久,刘光芒从看客变成了习练者。

那时他年龄尚小,腿踢得不如别人高,出拳也不如别人有力,但他从不气馁,经常主动加练。每天放学后,刘光芒一到家就赶紧跑去练拳,刮风下雨也不间断。

十来岁的孩子大多喜欢写写画画,刘光芒也不例外。只不过,其他孩子画的多是花草、动物,而刘光芒画的却是“武林秘籍”——他把翻子拳的招式都画在了本子上,没事儿就拿出来研究。

爷爷把一身武艺都传给了刘光芒,时常叮嘱他要将翻子拳发扬光大。

爷爷的叮嘱,刘光芒一直记在心里。几十年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四处拜访名师,不断取长补短。

在外人看来,刘光芒为了练武吃了不少苦,但他却说:“做喜欢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呢?”

“不守规矩”

200多年来,翻子拳在肃宁县不断开枝散叶,一代代习练者留下了不少规矩,其中就包括不轻易外传武艺。

过去,人们练武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更为了养家糊口。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有些拳种日渐式微,翻子拳也不例外。

对此,刘光芒心急如焚,他决心做一个“不守规矩”的人。

他广收学生,只要有人愿意学,就毫无保留地教——他到肃宁县的一些小学、幼儿园担任课外辅导员,在县城的公园里开设练武场……他用心地向学生传授武艺,讲述有关翻子拳的历史和故事。

这些年为了教拳,刘光芒的晚饭不是早吃就是不吃,只为准时出现在学生面前。有的学生作业没做完,要晚去;有的学生家里有事,得早回……只有刘光芒始终最早去、最晚归。

经常有人问刘光芒,这样做值得吗?

他总是笑而不语。因为在他心里,有些事做起来没有值不值得,只有应不应该。

开枝散叶

在刘光芒及其他习练者的共同努力下,翻子拳的名气越来越大,想学翻子拳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2018年,肃宁县翻子拳协会正式成立,刘光芒任会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翻子拳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就得多亮相,多在大赛上亮相!”带着这个想法,刘光芒频频组织翻子拳习练者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开展武术交流活动。

今年8月,刘光芒带领肃宁县翻子拳协会的35名拳师和小将,参加了在沧州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

为了这次比赛,刘光芒从年初就着手准备。从队员编组到比赛套路,再到赛前训练,他花费的心思,比之前任何一次以个人名义参赛都要多。

付出不会白费。

在赛场上,肃宁县翻子拳协会的选手们,与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8个省(市)的运动员同台较量,斩获了几十块奖牌和近百张荣誉证书。

人生匆匆几十载,刘光芒将大部分精力用在翻子拳的传承上。在他心里,传承这条路任重道远,但自己有决心一辈子走下去。

2024-10-10 历经200余年传承,翻子拳在肃宁县不断开枝散叶,一代代习练者留下了不少规矩。刘光芒从小跟着长辈学习翻子拳,如今他已56岁,学生众多,他觉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2654.html 1 为了传承 有些旧规不守也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