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第06版:06

运河陶声

张国中

张国中,南皮人,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华文学》等国内外200余家报刊发表散文近千篇,出版散文集《永远的向日葵》等。

适逢夏至,携友访张陶窑。窑是古窑,却没有想象中的熊熊烟火、人声鼎沸;窑是名窑,却仅是一处小院,数间红砖瓦房,局部两层,皆为新建。窑坐落于大运河畔,远离村庄喧嚣,林深闻鸟鸣,运水拍岸声,确是优雅静美处。初见便喜欢,笑曰:此处宜读书、品茗、对弈,甚至思念、发呆。众友皆笑我痴。

一场适宜的小雨,突然降临,打湿我们的头发、衣衫,只感觉凉爽,心也惬意。不见主人,我们向屋后茂密树林中寻觅,果见窑主,他头戴太阳帽,身着黑色短袖衬衫、黄色短裤,于树林里散步,虽雨淋而不改从容之态。见我们遥遥张望,他便挥挥手,悠悠然回到院子,笑容可掬地礼让我们进屋。

窑主姓张名中正,是张陶窑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9代传承人。明代洪武年间,张中正的祖先张本就在北京通州漷县从事制陶,粗陶粗瓷,主要服务于当地驻军和百姓。后来,张本之孙举家沿运河南下,至南皮。惊奇于此处土质非常适宜制作砖瓦陶器,于是,当机立断,紧傍运河东岸立村,曰:窑厂村。至今已600余年历史。

中正把我们请进他的工作间。放眼四壁,博古架上、条案上,甚至地上,皆是大大小小的瓷器。或瓶或壶、或盘或碗,或方或圆,琳琅满目、色彩纷呈、精美不凡。见状,我们不禁加了十分的谨慎和小心,生怕一不留神,将这些精致的宝贝碰碎。也见到一部分泥质瓷坯,看似丑陋粗糙,但在主人的巧手下,很快变得精美绝伦,像一只只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为傲人的白天鹅。所见瓷器,皆为孤品,都是“唯一”。

中正介绍,张陶窑老址,是从这里往南两千米处,也是乾隆皇帝南巡时,遣人拜谒位于南皮黄家洼村的西周大将军尹吉甫墓时,所登陆的大运河古码头。乾隆饶有兴致地视察了张陶窑。他听说张陶窑曾为皇家专门制作24公斤的贡砖,颇为赞许。张陶窑后面的树林里,就塑有乾隆皇帝铜像,大概是为纪念当时之事吧。

我对瓷器始终怀有一种神秘感。各种瓷器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也曾观赏过古代官窑的珍贵藏品。每一个朝代的瓷器,都透着一缕时代的气息,在瓷器上所精心绘制的人物、山水、花卉中,能感受到强大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文明景观,也是国家兴盛的象征。而张陶窑的瓷器,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技艺,因此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部分。

望着眼前中正制作的各种瓷器,我仿佛穿透600多年历史的泥尘与岁月的迷雾,看到每一件瓷器闪烁出迷人的光彩与神秘的魅力。张陶窑从最初的青砖粗陶,由实用器到观赏器,经历了一代代美丽蝶变,特别是到了中正一代,技艺大大提高,登上了一个新高度。从陶釉结合到青花绘制,再到独门技艺高温窑变釉大写意手绘瓷器,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中正用高温窑变釉制作的各种瓷器,色彩浓烈奔放,用大红、大绿、大黄几个主色块的堆积和叠加,来展示他的艺术追求,的确需要胆识和高超的技艺。制作出来的瓷器,给人一种炸裂般的视觉冲击。说起来,中正在绘画上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沧州师院美术系。正是这种扎实的功底,加之他不断地求真、求变的艺术感悟,使他由按部就班的公务员、到张扬个性的书画家,最终走上继承家传制陶制瓷技艺、弘扬大运河文化之路。

为了提高制瓷技艺,中正近年专门赴景德镇学习,并在那里成立了工作室,景德镇、沧州两边跑。他制瓷技艺大大提高,他的制瓷作品《大福禄图》《石榴图》获得全国茶器陶艺作品展创新奖,并荣获国家一级美术师的称号。

中正的瓷器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都是身边最普通的事物,或水果,或花卉,或几缕兰草,或寥寥几笔山水、人物,皆为大写意,似像非像,给人许多遐思妙想,让人感受到的是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心随景移、情随景生,可谓简约而不简单。将最普通的物事搬到瓷器上,化普通为神奇,便成了高雅的艺术品。在与色彩的视感中,也会生出些许亲切与愉悦。这就是创造的智慧吧。

不知什么时候,屋外的雨悄悄地停了。只有雨滴还表示着对大地的几分恋恋不舍,有一搭没一搭地落着。中正带路,我们踏着林中铺就的水石板路,远远看到有几顶遮阳布篷,被雨水压得摊在了地上。中正说,布篷刚放在这里时,很快就没了,再放,再没。还放,终于没人再拿了。

我们徘徊在乾隆塑像前,遥想当年张陶窑是如何迎接圣驾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乾隆帝的塑像却是按演员的形象制作的。我说,这是败笔。乾隆帝的画像应该很容易找到,制作者可能是个追星族吧,这就失去了塑像的意义。中正说,这确实是不该出现的败笔,已经考虑适时更换新的塑像。

越过乾隆塑像,沿着水泥台阶往下走,我想亲近一下古老的大运河。运河水很丰沛,被两岸的树和草映得绿油油。潺潺流水声,伴着湿漉漉的鸟鸣,不时涌进我的耳鼓。暗忖张陶窑的位置真好,占尽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张陶窑人,有了这大运河的日夜陪伴,有了这些茂密的树林,以及树下种植的艾草,必将灵感迭现,制作出更好的张陶窑瓷器。

我仿佛听到了陶土在火中灼烧的声音,那是张陶窑非遗传承人张中正与大地、火焰的对话吗?是他用心血与智慧演奏出的传承与创新的交响曲吗?我暗暗期待下次再访张陶窑,因为每次与张陶窑的邂逅,都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2024-10-17 张国中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3407.html 1 运河陶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