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金秋时节,泊头市淑荣家庭农场“丰”味十足。此时,虽然桃园里的桃子已所剩无几,但苗圃里的桃树苗长势正旺,引来客商争相订购。
“今天,我刚接待了一拨沧县客户。他们是我的老朋友了,一新增果树种植面积,就到我这儿来订苗。”泊头市淑荣家庭农场负责人冯淑荣笑着说。
冯淑荣从事林果种植已有30多年。这些年,她不断引进新品种、钻研新技术,自家农场在当地及周边已小有名气。
“我的桃园占地20亩,从6月到10月,有黄油桃、黄油蟠桃、奶油蟠桃等多种优质桃果上市。不管什么时候,一公斤桃子卖16元。靠着卖桃,每亩地就能收入2万元钱。”说起自家的桃果,冯淑荣打开了话匣子。
同时,冯淑荣还打造了20亩地的苗圃,着重筛选出一些品质好、受欢迎的品种,销售这些品种的苗木。
“苗圃里有桃树苗、杏树苗和李子树苗。我用抗病性和抗寒性好的毛桃树作为砧木,再嫁接上抗病性、抗寒性和丰产性都好的品种。树苗在苗圃里自然越冬,抗寒性一目了然。”冯淑荣说,抗寒性事关果树的生死,虽然她是苗木经销商,但也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赚钱只说优点、掩藏缺点。
这些年,看到好的品种,冯淑荣会先在自家果园里试种,综合考虑这个品种适不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了解其丰产性、抗病性等。为了引进优质品种,她和丈夫没少外出考察,经常早出晚归。前前后后,他们引进的品种已经超过百种。
在这个过程中,冯淑荣没少投入财力和精力。前些年,她了解到一个品种的口感特别好。虽然这个品种的嫁接芽一个要卖到50元,冯淑荣还是花了上万元买来试种。但是在管理中,冯淑荣发现这个品种的抗病性差,即使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她最终还是坚决放弃了这个品种。
冯淑荣为啥坚持这样做?“果树的种植周期长。农户当年春天种下小树苗,得管理两三年,才能见到果、有收入。我通过试种,挑选出口感好、抗性好、丰产性好的品种,能减少农户的种植风险。”冯淑荣说,自己在林果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十分清楚其中的辛劳——小时候家里穷,十几岁的她便跟着父亲进了果园。她用的剪子比手掌还大,在树上剪了几下,她的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结婚后,为了改善生活,她向亲朋借钱买种子,没想到却遇到了黑心经销商。种子一粒都没发芽,两万块钱白白打了水漂……
不少在冯淑荣这里买苗的农户,是初次试种果树,缺乏管理经验。如果听说他们遇到了管理难题,冯淑荣多会实地查看,帮助农户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为了降低种植风险,这些年冯淑荣不断提高管理技术。除了精进施肥、剪枝的技术,她还创新石硫合剂的使用方式。石硫合剂多被喷施在果园里,起到杀虫、杀卵、杀菌的作用。冯淑荣将石硫合剂与生石灰、食用油、盐等混合配制后涂抹在果树上,除了杀虫、杀卵、杀菌外,还帮助果树御寒。
通过痴心钻研,冯淑荣成了果树种植的“行家里手”。如今,她不仅依靠种植林果致了富,还将修剪、嫁接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了不少村民,组建起林业技术服务队,带着大伙儿一块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