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感受最深的就是村民齐心做事的那股精气神儿。无论是全市乡村引为样板的孝老食堂,还是村集体经济的水上火锅城,他们都干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常有各地的县、镇、村干部来取经,问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有什么诀窍?他总会说:“诀窍就是移风易俗。没有移风易俗,就没有人和镇村的今天。”
在人和镇村的发展历史上,2016年1月1日是个重要节点。此前,村里脏乱差,个人奔个人的小日子,人心不齐,红白事爱攀比,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不小……仅仅8年,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家风好了,村风顺了,和善乡村的招牌亮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水上火锅城红红火火,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坦,越来越有盼头……
2016年1月1日,是人和镇村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的日子,一支36人的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随即成立。他们以白事简办为突破口,不仅减轻了村民们的负担,还把大伙儿拧成一股绳,形成凝聚力,在之后村庄各方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规模不断壮大,117户的小村,有了100多名志愿者,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
拆迁拆违,一些村阻力挺大。人和镇村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拆违工作。除了村干部工作做得细,志愿者也起了很大作用。他们跟在铲车后面,拆完一处,志愿者就立即上前,将散落的砖头码放整齐,再跟着去下一处。村民刘子江的房子原本不在拆违计划内。听说村里想建广场却没有地方时,他主动提出拆了自家3间平房,让村里建起买卖街广场,成为村里的第一处文化景观。
拆违后,人和镇村和其他村一样,搞起了美丽乡村建设。因为村集体没有钱,很多事是靠村民们出义务工来完成的。每当此时,总是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村干部身先士卒,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冲在前面。
这支志愿者队伍在青县是出了名的。头天晚上定好集合的时间地点,第二天一早,志愿者们准点必到。村民张金玉感叹:“你看过当兵的集合吗?好家伙,比那还快呢!”
村“两委”让人专门统计每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名单,当天通过大喇叭表扬,年终还开大会评选优秀志愿者。村民们进行志愿服务的劲头更足了,连在人和镇村创业的外地商户,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2020年12月,村里建起了孝老食堂,一日三餐免费供老人享用。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又成了帮厨的主力军。村里的孝老食堂办出了特色和文明,还曾上过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其成功经验在沧州推广。
移风易俗催生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2023年9月,人和镇村的水上火锅城建起来了。火锅城采用村民入股、集体经营的模式运行。建设之初,项目资金缺口大。村民们志愿服务,自己动手,会打桩的打桩,会木工活儿的干木工活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他们硬是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费用,建起了水上火锅城。村“两委”宣布,村民志愿服务也能折合股金入股。
如今,水上火锅城的生意越来越好,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夏季忙不过来时,常有村民来帮忙。村“两委”仍以志愿服务折合股金的方式,将大伙儿的志愿服务工时计算成股金,年终利润分红时,和入股村民享有同等权益。
梳理人和镇村8年来移风易俗的过程,让人感慨,移风易俗不仅带来了乡村文明新风,还形成了凝聚力、化为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