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 承德市中心医院
药品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不同的药品,需要根据医嘱或者药品说明来确定具体的用法与剂量。而有些药品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特性,尤其是抗菌药物,其使用方法和时间在保障药效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过程中非常关键。本文就从服药剂量与时间的角度,具体探究抗菌药物使用的精准艺术。
一、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是指能够起到杀菌或者抑制菌群活性的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抗菌药物有多种,主要包括抗生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抗麻风病药、抗结核药剂抗真菌药等。抑菌及杀菌是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可以用于细菌所致感染的治疗中。
二、服药时间的重要性
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时,需要在血液内及病变部位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尤其是头孢菌类和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保证其有效且稳定的浓度,才能让药物的抗菌效果充分发挥。
而有些人在日常用药治病时,习惯在餐后服用药物,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降低药物对肠胃的刺激,或者可以更好地配合饮食。但是抗菌药物的这种用药观念并不科学,比如阿莫西林抗菌药物,如果一日三餐服用,服药的间隔时间则为4小时、6小时以及14小时,这样会导致血药浓度出现白天高夜间低的情况,而晚上因身体对药物的长时间代谢,导致药物浓度可能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使其失去了有效的抗菌作用,此时间段也容易出现细菌的大量繁殖。
因此,如果抗菌药物需要一天多次服用,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者说明书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服用。如果医嘱要求一天服用三次,则需要每8小时服用一次,以此才能确保血药浓度在体内维持有效的水平,比如可以将三次服药时间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3点以及晚上11点。或者其他时间段服药时,两次服药时间需保持间隔8小时左右。
三、服药剂量的控制
除了服药时间,对抗菌药物来说,要保证药效,服药剂量的控制也很重要。抗菌药物的应用需严格遵守适应症的原则,也就是能不用药则尽可能不用,这是因为抗菌药物在将致病菌杀灭的同时,也会明显对正常菌群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人体出现耐药性,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时,要先明确其作用的针对性,并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中包括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如果是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因为他们肝肾功能发育不全或者衰退,对药物有着相对较低的耐受性,因此需特别慎重使用抗菌药物,需根据按照医生的建议剂量来使用,以避免过量用药引发毒副作用或者过敏反应。
四、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相对于其他一些药物,更需要重视其注意事项。
首先,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地服用药物,不能自行购买或擅自使用一些抗菌药物。
其次,要完成用药的疗程。患者即使在使用抗菌药物后让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也需要根据医嘱完成剩下疗程的抗菌药物应用。否则如果患者体内还残留致病菌,可能会因此出现耐药性,从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第三,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在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比如某些药物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或者导致其不良反应增加。
最后,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杀灭或抑制细菌的活性,如果患者为病毒性感染疾病,则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除此之外,有一些常见的小疾病等,也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治疗,应具体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相对更加合适的药物。
五、结语
总之,抗菌药物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比较常用。但其具体的使用是一门精准的艺术,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并根据医嘱,精准控制用药剂量及服药时间。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才能通过其药效更好地治疗细菌感染,并降低耐药性,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因此,我们大家需提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