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不到6时,天还没有亮,位于市区交通大街的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却早早亮起了灯。
淘米、熥馒头、煮鸡蛋……志愿者尹新华和张丽正在厨房里忙碌着,这时,环卫工人袁宝通搬着一个箱子走进来。
“你们每天起早就过来准备饭,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我给你们买了一箱香油,多少表达下我的心意。”袁宝通放下箱子正要走,被尹新华拦住了:“袁大爷,这香油我们说什么也不能要,我们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您千万别这么客气。”听尹新华这么一说,袁宝通急得脸通红:“这又不是多值钱的东西,我既然拿过来了,你们就收下吧。”
一个人非要把香油留下,另一个人却怎么也不肯留。“袁大爷,您看这样行不行,这箱香油就算咱们两个人买的,咱俩一人出一半的钱。”张丽正做着工作,爱心服务站负责人周淑云进来了。
周淑云用微信转给袁宝通100块钱,然后趁袁宝通不注意,把他手里的手机“抢”了过去,把转过去的钱收了。“袁大爷,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您起早贪黑挣钱不容易,香油我们留下拌咸菜用,买香油的钱我跟您一起分担。”周淑云说着,把手机还给了袁宝通。
“你们这么做更让我感动了。以后这儿有啥需要帮忙的,你们就招呼我。”袁宝通没有再推辞,他和志愿者把粥桶抬到大厅里,又帮着摆起了凳子。
自从有了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袁宝通每天早上都过来吃饭。袁宝通告诉记者:“以前,我每天清早出来上班都带着饭,扫完自己负责的路段,就凑合吃口。自从有了‘爱心粥屋’,我每天都能吃上热乎的早饭,而且还不用花钱,感谢志愿者们的付出。”
袁宝通口中所说的“爱心粥屋”,就是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这个爱心服务站成立于2021年,由市文明办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设立,由沧州大运河爱心协会负责运行,免费为环卫工人和困难残障人士提供早餐。
周淑云介绍,成立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的初衷,本是汇集多方爱心力量让环卫工人和困难残障人士吃上热乎的早餐。但渐渐地,这里变成了一个爱心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爱心大家庭中来。
前几天,周淑云发现爱心服务站屋子里的吊顶有个地方快掉下来了,她怕砸着人,就在志愿者微信群里提醒大家。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志愿者孙延彬早早就带着工具过去把吊顶修好了。
李广和是爱心服务站志愿者中岁数最大的。两年多来,他只请过两天假,就这两天,他还让老伴儿去“替班”。
张丽和爱人一天都不落。每天早上,张丽在爱心服务站忙活完,再往单位赶。
王连宗被爱心服务站的志愿者们称为“后勤部长”。每天除了帮着熬粥、煮鸡蛋、蒸馒头,厨房的和面机、蒸锅等坏了,他也负责维修。
每周五,市中宇小学都组织学生到爱心服务站当志愿者。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一起帮着擦桌子、摆凳子、收拾碗筷。孩子们说:“我们也要像这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一样,成为有爱心的人。”
周淑云说,这里的暖心事一件接一件,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开饭喽!”7时,爱心服务站准时开饭。环卫工人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志愿者们在厨房里忙碌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