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程 摄影报道
12月12日晚7时30分,东光县圆通快递云仓内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天,因为电商平台“爆单”,朱宁加了2个小时的班,在晚8时之前将快递全部发走。
今年23岁的朱宁是一名快递员,也是这家快递云仓的负责人。两年前,他在东光县建起首家快递云仓。如今,云仓已经迎来了第二次扩建。两年间,公司订单量增长了10倍,朱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并快乐着。
一名“快递员”的小心思
在这个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云仓里,陈列着从食品到日用百货等十几种商品。随着电脑端订单数据不断刷新,快递单打印机也在刷刷作响。工作间隙,朱宁赶忙吃了几口已经凉透了的饭菜,一路小跑回到工位,继续包装、打印快递单。
工人都知道朱宁是个“接地气”的老板。除了联系业务,商品打包、配送等工作,朱宁都做得来。早年,朱宁的父亲在当地经营一家快递公司。2019年,年仅18岁的朱宁成为“接班人”。那时,他从最基础的分拣、送货做起。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在一线摸爬滚打了3年。慢慢地,朱宁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年轻人要发展,光吃苦是不够的。”朱宁十分看好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他想要在快递行业找到一条新赛道,做出个样子。
“这几年,电商经济活力十足。我送快递时常常想,快递员除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还能为电商平台做些什么?”加之借鉴其他大城市的先进做法,建立快递云仓的想法逐渐在朱宁的脑海中破茧。
建起全县首个快递云仓
2022年冬季的一天,朱宁和父亲像往常一样分拣包裹。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朱宁试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爸,我们与其等订单,不如主动出击。如果建一个大仓库,专门帮电商存储商品,电商有了订单是不是也会率先选择在我们公司邮寄?”父亲并没有回答,而是一直自顾自地忙碌着。
朱宁以为父亲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有些失落。但是到了晚上,父亲专门找到朱宁,聊起朱宁早上说过的“大仓库”。
朱宁得知父亲的来意后高兴极了。他说,建立快递云仓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咱们可以建一个快递云仓,从储存到打包,再到分类、配送,为电商提供‘一条龙’服务。电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店铺运营……”说起已经盘算了很久的想法,朱宁滔滔不绝。
那时候,东光县还没有快递云仓,甚至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朱宁仔细为父亲阐述了快递云仓的作用,得到了父亲的赞许。
在父亲的支持下,朱宁很快便租下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仓库。在这里,他规划了打包、储存等多个区域。
订单量增长10倍
一切准备就绪,朱宁开始联系当地生产纸箱和塑料产品的工厂。令他倍感惊喜的是,与各家企业的洽谈很顺利。“通常,网络销售流程是接单、打包、预约快递上门揽件,而在快递云仓内,只要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我们这边就能及时看到。从打印快递单,到商品称重、装箱,这些工作都不再需要电商负责,我们的工人会按订单信息完成所有工作,让电商发货速度也能快人一步。”朱宁说,这套流程为电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他们只需专注自身销售与运营业务,不需要储存、清点、邮递货物,特别省心。也正因此,朱宁很快和七八家电商达成了合作意向。
“当初建快递云仓,我是想和自己赌一把,没想到真的‘赌赢了’。”朱宁笑着说,快递云仓仅仅运营3个多月,公司订单量就翻了倍。于是,他将云仓扩建到3000平方米,打包员、分拣员、送货员也扩招了不少。
“每年这个时候,电商都会有促销活动,我们接到的订单也会大幅增长,经常人机连轴转。”朱宁感慨,近期,每天订单量激增到七八千单,比云仓刚建成时增长了10倍,他不得不考虑再次扩大云仓。“做这行确实很辛苦,可如今,云仓带给我的更多是成就感。”朱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