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第06版:06

市新世纪小学

引导学生阅读立体“校园之书”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小讲解员为与会嘉宾介绍“校园之书”《桑韵千年》。

迎宾朗诵《沧州赋》、暖场课本剧《三顾茅庐》、阅读沙龙《世纪娃阅农桑》,还有将唐诗宋词与校园课桌舞巧妙结合的节目《雅韵风华》……近日,以“读书滋润生命 文字见证成长”为主题的运河区第五期中小学师生读书成果展示现场会在沧州市新世纪小学举行。

近年来,市新世纪小学积极打造“世纪之窗”特色阅读课程。学校通过整本书阅读、自主阅读、经典诵读、全学科阅读实践和特色文化主题阅读活动,不断丰富阅读形式,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打造沉浸式

阅读空间

以环境育人、营造书香氛围是市新世纪小学阅读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市新世纪小学的校园中,随处可见读书标语和知识展牌。校内设有学生专属阅读成果展区、走廊图书墙和班级流动书吧。

同学们每天都能通过校园广播聆听“空中之书”,重温经典古诗词,了解国内外时事新闻。

在校园的桑葚树下和半亩园中,学校还精心设计了两本立体的“校园之书”——《桑韵千年》和《万象皆春》。

在校园内3棵树龄近30年的桑葚树下,师生们“翻开”《桑韵千年》,就可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明之旅。大家在这里可以了解种桑、养蚕、制丝和织绸技艺,欣赏从古代丝绸之路到如今“一带一路”呈现的多彩画卷。

走进半亩园,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万象皆春》的“序言”。半亩园不仅是一个果蔬和中药种植园,园中还有九州和宇宙小径;有代表农耕文化的万象长廊和皆春亭,四季农耕图和二十四节气油纸伞点缀其间;有大运河沧州段与渤海湾的微缩景观。行走在半亩园中,大家可以感受到农耕之乐趣、中医之广博、九州之博大、宇宙之浩瀚,以及“河海相济 文武沧州”厚重的文化底蕴。

多学科融合充实阅读内容

借助一本介绍敦煌壁画的绘本故事书《飞天流韵》,市新世纪小学多学科教师共同策划,将语文、数学、美术学科教育和文化普及融于一体,形成了一堂精彩的学科主题阅读课。

老师带同学们沿丝绸之路“进入”敦煌,为他们介绍敦煌艺术的标志——飞天,以及飞天形象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结合数学中的对称知识,介绍莫高窟里其他的代表性彩画图案以及著名的“三兔共耳”图。最后,学生们自由创作,为代表性图案涂色,用心感受敦煌文化之美。

学校还鼓励学生进行中英双语阅读。今年,市新世纪小学的英语教师联合兄弟学校的几位英语骨干教师,共同汇编了小学生版沧州本土文化知识双语读本《河海之州》。其中包括运河篇、非遗篇、风景名胜篇、美食特产篇和人文历史篇5大篇章,收录了38篇涉及多学科的双语文章。通过这本书,孩子们在深入了解沧州文化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

现场会上,5名学生代表围绕桑葚文化、农耕文化和运河文化,以共读书目《蚕的日记》《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和《大运河的故事》等为例,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沙龙。大家通过分享阅读和实践的收获,展现了市新世纪小学文化主题阅读活动的丰富内涵。

每年5月,当校园里的桑树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市新世纪小学的校园桑葚节便如约而至。采摘品尝、探究学习、综合实践……孩子们在深入了解桑树和桑葚的同时,也亲身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活的无限乐趣。

在“茶曲桑阴阅耕织 诗情画意品农桑”主题沙龙活动中,教师、学生和家长齐聚桑葚树下,大家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农耕主题的画作,朗诵表现农耕文化的古诗词,分享阅读相关绘本的收获,其乐融融。

2024-12-18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市新世纪小学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0125.html 1 引导学生阅读立体“校园之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