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金 高碑店市医院
心脏病患者由于其身体特殊性,在四季变化中面对不同的气候特点,需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因为不同的季节会对心脏造成不同的影响。
春季昼夜温差大,应注意保暖,避免晨练时因气温低而诱发心梗。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适应气候变化。
心脏病患者在春季调整运动量时,应遵循以下建议:
1、选择合适的时间。春季早晨雾气较重、温度较低,应避免过早进行户外活动,以免受寒风侵袭和细菌感染。
2、强度适中。进行节奏较慢、运动量不大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等,注意调节好自身节奏,避免剧烈运动对心脏产生过大负担。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如步行、跑步等全身运动,帮助打开全身肌肉,并适当进食以补充能量。在运动过程中应及时关注身体状况,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3、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多变,应注意增减衣物,尤其是在早晚时段,以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夏季气温高,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应多喝水,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避免血液浓缩和血栓形成。
心脏病患者在夏季防止脱水和中暑的措施包括:避免在午后阳光最强时外出,穿着轻便、浅色、透气的服装,戴帽子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并尽量在阴凉处或空调环境中休息;定时补充水分,避免等到口渴时才喝水,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应选择低糖或无糖的含电解质饮料,以避免血糖波动带来额外的健康负担;选择轻盈、低脂肪和低钠的食物,如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以减少心脏负担。避免大量使用盐,因为过多的钠会引起体内水分滞留,加重心脏负担;注意皮肤的反应,如面部潮红或皮肤苍白,以及异常疲劳感,这些可能是心脏需要额外努力来维持正常运作的信号;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体力劳动;使用空调或风扇来降低室内温度,保持环境在舒适范围内,以减少心脏的额外负担。
秋季气候干燥,应注意保湿,多吃富含水分和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应预防便秘,因为用力排便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心脏病患者在秋季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便秘:
1、饮食调理。保持饮食规律,荤素搭配,偏于清淡,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吃动物内脏。
2、生活方式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注意多饮水,每日喝水不少于1500ml,睡前喝上一小杯蜂蜜水,晨起后空腹喝上一大杯温开水。
3、适度运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如散步、快步走、慢跑等,每天至少30-50分钟的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4、避免久坐。久坐不动会减弱肠道蠕动功能,应定期起身活动。
冬季气温低,心脏病患者在冬季进行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一些具体的保暖建议:
1、注意保暖措施。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因为这些部位容易散热。在外出时,应穿戴帽子、手套、围巾和保暖外套。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寒冷的影响。
2、避免温差大的环境。应避免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户外,特别是在早晨或夜晚。如果需要外出,应先在室内适应一下温度,以减少心脏的负担。在室内使用暖气时,应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并考虑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以防干燥引起的不适。
3、穿着适宜。应选择多层衣物,以便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调整穿着。避免紧身衣物,因为它们可能会限制血液循环。
4、避免饱餐后外出。饱餐后血液会流向胃肠道,减少心脏供血,加上寒冷环境,可能会增加心脏事件的风险。因此,应避免在饭后立即外出。
除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健康威胁外,心脏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按时服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