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强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该病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主要病理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的纤维化、磨损、剥脱等,伴发滑膜充血水肿及骨赘形成等。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全球约有12%的人都会受到KOA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骨关节炎将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危险因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关节损伤和创伤、性别等,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女性、肥胖或超重、有关节创伤史的人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高危人群。
根据最新的诊疗指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递增;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10.0%~17.0%,60岁以上:50.0%,而7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0%。随着年龄的增高,机体的衰老导致关节组织退行性变,从软骨下骨扩张、骨髓病、半月板撕裂和压迫,到软骨大缺损,关节发生一系列结构变化。最终可能导致晚期软骨丢失和骨关节炎的改变。并且老年患者肌肉力量下降,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关节磨损,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肥胖一方面导致严重的膝关节过载和负重损伤关节,另一方面会导致脂肪组织内脂肪细胞产生瘦素和脂联素的代谢异常,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展。
炎症反应(inflammatory reaction)是KOA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患者体内的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影响骨代谢的过程,最终导致软骨细胞凋亡,进而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女性患有KOA的概率高于男性,其风险为男性的 2~3 倍,可能与绝经后妇女降钙素和骨吸收水平增加,雌激素的损失有关。雌激素能够通过调控复杂的分子机制来影响膝关节内骨细胞的代谢,从而影响KOA 的发生、发展过程。
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改善膝关节疼痛,维持或改善膝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根据KOA进展的不同临床阶段,对患者采取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临床前期采取健康教育预防、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辅助支持等治疗方案,其中,又以物理治疗为主要手段,包括电疗法、体外冲击波治疗、高能量激光、肌内效贴、超声波治疗等方法,减少增生骨质周围 软组织的慢性渗出,改善关节功能活动,减轻疼痛,减缓疾病进一步发展。
早期或轻度阶段以修复性治疗为主,如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玻璃酸钠、富血小板血浆(PRP)、间充质干细胞等药物,对软骨进行修复,尤其是关节腔内注射PRP,血液经体外离心处理形成的富含较高血小板成分的制剂 , 其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可缓解关节疼痛,减少滑膜增生和关节腔内的积液以及提高关节周围回流血管的血管分数,目前尚未发现 PRP 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是现在KOA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
中度患者以镇痛治疗为主,比如镇痛药物治疗(口服NSAIDs 药物、阿片类及其复方制剂等止痛药物)、微创介入治疗(射频、关节腔灌洗等)、关节清理术、截骨术等治疗,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但不能改善下肢力线和修复软骨。
重度患者则以关节置换术为主的重建性治疗为主。关节置换术又分为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关节置换术适应证严格,只有膝关节单一间室损伤,交叉韧带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单髁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则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
预防
避免长时间的下蹲及频繁的爬楼梯、爬山等运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膝关节的保暖,进行有氧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控制饮食,减轻体重,选择合适的鞋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