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第07版:07

做好调研重在求真务实

杨 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研是为了发现并解决问题,而非“一日看尽长安花”“雨过地皮湿”,只有切实破除“官气”,避免“作秀”,减少“负担”,才能“调”出实情、“调”出民意、“调”出实效。

做好调研要“接地气”。接地气的根本在“身入”“心入”。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群众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把人民的切身利益当作自己的肩上责任、分内工作,才能真实地感受到群众诉求的急烦愁难。

有的领导干部在调研中一副“官老爷”做派,群众见了不敢“多言多语”,更不愿“掏心窝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重要情况、矛盾焦点、群众期盼心中有数,善于从基层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拿出有底气、接地气的办法、举措来。

做好调研要“沉下去”。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中指出:“倘若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作秀式”调研是指形式大于内容,走过场、摆架子,脱离群众、回避问题,不论从何种角度看,危害都相当大。只有坚持眼睛向下,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好,实实在在解难题、出效果,才能真正“调”在实处。

做好调研要“不扰民”。基层调研是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上级来调研,基层单位自然是“严阵以待”、全力以赴,满心期待上级调研是“雪中送炭”。但是少数干部热衷于“钦差”式的伪调研,下基层调研层层陪同,做指示多、躬身实践少,指点江山多、求真务实少,不但听不到老百姓的真想法、查不到基层的真问题、摸不到基层的真情况,反而耗费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伤了群众的心,使得基层困难雪上加霜。

因此,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应多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工作方法,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不搞“花架子”“假把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出民心、“研”出民意。

2025-01-08 杨 澜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2011.html 1 做好调研重在求真务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