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好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汲取精华、融会贯通,并转化成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奋斗的不竭精神力量。
在党史学习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初心不变,使命如一。100多年前中国早期先进分子在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信仰,只要主义真,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我们要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无论顺境逆境都坚定不移,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追求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在党史学习中涵养家国情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代,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党从不缺乏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者,他们虽然事迹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带着爱国主义的底色。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觉涵养家国情怀。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用好红色资源,挖掘精神富矿,积极主动组织、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以文字、影视、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增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自发做好爱国主义宣传,从小家做起,用良好家风带动政风社风,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推动家国情怀的接续传承。
在党史学习中厚植为民情怀。百年党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亲民史,也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为民史。无论是百年前嘉兴红船上为了民族前途的革命者,还是百年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厚植为民情怀,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常怀为民之心,在行动上秉持务实原则。要深刻认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时刻把群众需要放在心上,把群众小事当作工作大事。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把党史学习、工作落实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在党史学习中激发担当意识。百年来,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一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扛起重任: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奔走呼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千千万万份担当作为的热忱汇聚成澎湃的救国和建设浪潮。
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同样要担起这一代人的使命,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激发担当意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主动运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心思和精力聚焦到为党工作上、为人民工作上,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和本领,坚决依靠顽强斗争在千帆竞发的时代大潮中,破浪前行、奋楫争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