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的合作社,一开年,村里就给我们发钱——一亩地分红217.5元钱。算上每亩地每年600元的流转金,不仅比自己种地赚得多,还更省心。”近日,在孟村回族自治县牛进庄乡赵庄子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大会上,村民马文丽笑得合不拢嘴,“去年,我又入股了合作社新建的面粉厂,以后还能多一笔分红。在家里坐着就能挣钱,这样的好事上哪儿去找?”
马文丽口中的合作社,是赵庄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由赵庄子村党支部领办,村民们以土地入股,通过科学种田和三产融合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大伙儿增收。
“我村有耕地1900余亩,前些年,闲置的地不少。”赵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赵立华说,“这些资源分散在农户手中收益甚微,但是集中起来,却是激活村集体经济的新动能。”
“碎片地”变成了“一块田”,如何经营好是关键。
秉承着“土地取之于民,收益还之于民”的想法,赵庄子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决定在专业农业服务公司的技术指导下,由“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躬身实干、带头种地。合作社每年种植两季农作物,除每亩地每年付给村民600元流转金,还约定将净利润的60%用于入股村民的二次分红,净利润的40%作为合作社收益用于村庄建设和扶弱助困。
“强化党建引领,是为了改变‘守着金饭碗,看着别人用,集体没饭吃’的问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大伙儿没事儿就坐在一块儿讨论咋样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党员们不仅积极出谋划策,还活跃在田间地头,为种植管理出力。”赵立华说。
春灌时,人们轮流在地里撒化肥、铺水龙;播种玉米时,大伙儿齐上阵,从早晨5点忙到晚上7点……在科学种田的过程中,党支部的凝聚力发挥了作用: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倾力投入,村民代表和网格员、志愿者的全力支持……
土地流转面积扩展到1600多亩,亩产小麦380公斤、玉米(含槌)900多公斤,村集体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村民每亩地每年收入八九百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赵庄子村的发展成绩亮眼。但是,赵庄子村“两委”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去年,他们又建设了一个旱碱麦面粉加工厂。
“建厂生产旱碱麦面粉,是我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持续促进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新希望。不少已经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的农户,自愿以资金入股到面粉厂。”赵立华说,面粉厂现已投产,主要生产石磨面粉和普通面粉,产品畅销北京、天津、昆明等多地。在分红大会上,赵庄子村“两委”还给入股合作社的每户家庭分了一袋面粉。将来,面粉厂净利润的80%会用于入股农户分红,20%作为合作社收益。
近期,赵庄子村还启动了“一村一品一主播”项目,对有意向当主播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借此在电商平台上打造爆款旱碱麦面粉商品,让产业兴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