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第03版:03

献县凤尾纱非遗传承人李东芳

让老手艺展现新活力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李东芳制作凤尾纱工艺品。

灰色凤尾纱做桥体、深棕色凤尾纱做船、浅蓝色凤尾纱做流水……1月12日,记者来到献县河城街镇后沿工业区同懋和织布厂时,企业负责人李东芳正在制作单桥景观工艺品。她按照设计底稿,裁剪出各种颜色的凤尾纱片,然后将他们组成一幅颇具现代感的图案,使老手艺展现新活力。

凤尾纱是一种染经织纬的棉布,因其色彩缤纷,纱色由浅入深,韵味悠长,像传说中凤凰的羽毛一样美丽,故而得名,这门纺纱技术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今年54岁的李东芳,是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尾纱传承人,从事凤尾纱纺织、制作已有30年。

近年来,李东芳不断探索凤尾纱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用凤尾纱设计制作了手提包、二十四节气图、生肖挂画等色彩鲜艳的物件。这些物件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深受人们喜爱。

凤尾纱独特的渐变色与国画中的颜色渐变非常相似。李东芳指着一件衣服上的牡丹图案对记者说:“你看,这朵牡丹,如果用各色布料拼凑,图案会显得非常生硬。但换作凤尾纱来做,就会让色彩渐变衔接显得很自然,花色与花型看起来更加逼真。”

如何把凤尾纱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李东芳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思索。去年秋天,她就进行过相关尝试。“我依照女儿的身形尺寸,用凤尾纱裁剪了几套汉服。穿在身上不仅透气舒爽,而且那种渐变的色彩会让服装看起来非常美观。”李东芳说,凤尾纱汉服一经展出,便吸引了许多人来试穿,这使她认识到通过文创产品传承凤尾纱技艺是可行的。

在发展凤尾纱产业的过程中,李东芳还以同懋和织布厂为平台,带动当地超过260名农村妇女学习凤尾纱技艺,既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又为凤尾纱制作技艺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为了让凤尾纱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李东芳计划开设公益课堂。“只要有人喜欢凤尾纱制作,我可以

倾囊相授。”李东芳说,她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门技艺。

2025-01-16 本报记者 李智力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献县凤尾纱非遗传承人李东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2913.html 1 让老手艺展现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