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第06版:06

银河下,那个赶路的人

——评王秀云长篇小说《请沿当前道路行走》

李心怡

扶贫工作、政治生态、乡村故事、凶杀案以及诗歌、新闻与理想。诸多元素被放置在一部长篇小说中,且有主题、有原型,还有作者胸中蕴藉多年的、真挚到放到现实语境中略显尴尬的情怀。这些虚构的、非虚构的材料采集到一起,酝酿出令人百感交集的故事。这是王秀云创作的最新长篇《请沿当前道路行走》,写这部小说的理由是,“好吧,那就拿起笔,为即将在职业舞台谢幕的‘六零后’作一个标记。”

小说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河北省瀛洲市东光县十里村。随着对村况白描式地书写,这个北方村庄的具体面貌很有镜头感地邀请读者进入了叙述。而整部小说的叙事方式类似于传统说书人起源的章回小说,每回目一个小标题,只是这里每个标题不是概括或点题,而是以导航拟人化的方式,有设计感地动态呈现故事的叙事节奏,让读者迅速跟随小说的指引,最大限度地浸入到故事中。

故事从小四之死启航,短短一章过后迅速切换到小说主人公,瀛洲市日报社记者钟有鸣“被下乡”的主路上,时间为2009年的8月,正是我国扶贫工作的“整村推进式扶贫阶段”。钟有鸣是“六零后”,农村出身,一路苦读进入城市,工作、成家、发展,蜕变成为“城一代”,这是许许多多“六零后”的缩影,甚至读哲学、写诗歌也同样是这代人里精英人士的特色。钟有鸣携带着时代基因,踏在时代蓬勃发展的列车上,理想与抱负已形成他生命的基石,但当前的人生规则里,下乡扶贫属于他人生里的横生枝节,是被求爱未遂的上司宁小微报复的后果。

钟有鸣走进了这个叫十里村的地方,带着书生气的赤诚,以及傲骨式的担当。少年小四蹊跷的死亡,村民蒋福锁、蒋二龙的矛盾,老人蒋炳章的秘密,蒋小贞、丫丫、福锁媳妇等乡村女性的境遇,蒋福红的车祸与医疗事件。这些是十里村生活的日常肌理与杯水风波,借由钟有鸣的走访,这些远看如米勒油画的村庄图景,随着小说情节的细致铺陈,浮现出构成真实农村生活的那些不精致的,甚至是粗糙的、丑陋的颗粒度。而这些具体的细节共同指向了一个“穷”字。当物质、资源的贫瘠作为一个结构性的存在,对于困在里面的活生生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扶贫工作到底需要做什么?

钟有鸣上任的第一把火是打井,因为打了井便有了封冻水,就可以改种节水小麦,粮食有了保障就可以吃得起水果、零食,不会再有人只能拾拣别人不要的西瓜皮满足味蕾。钟有鸣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情况,动用个人资源,帮助破案、打井,帮助村民就医治伤。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为钟有鸣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人心。但知识分子精神气质里的诘问和反思,又使钟有鸣不能获得完全的实践意义上的满足,他纠结体会着“穷”对人的影响,看到了村庄的真实的人生:蒋炳章战争年代为了逃命而改姓氏落户村中,终生受到嘲笑,他的养子蒋大龙有智力缺陷,买来的媳妇生下外表憨傻的孙子蒋力后离去,家庭陷入贫困。亲生子蒋二龙受大哥拖累,空有力气和能力,却只能依靠妹妹蒋小贞换亲来延续子嗣,这使日后发达的蒋二龙落下了严重的心理暗疾,也使得暗恋蒋小贞的蒋福锁对他怀恨在心,为日后杀死小四埋下伏笔。蒋小贞的女儿丫丫,聪明美丽,被舅舅资助到城里读书,似乎是这个家族的幸运儿,但贫穷作为现实的一种,散落在她年轻生命无处不在的角落和缝隙里。除了生活上的不便,更像楔入自尊心的铁钉,冰冷坚硬,一经触发便疼痛难忍、耻感丛生。当作者借书中人物将理解和思考的触角伸向世间林林总总,小说就获得了向上的、向纵深处开拓的精神向度。

除了描写物质意义上的贫困,小说花费不少笔墨刻画了赵三奔、王明园这类粗鄙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精神和良知上双重匮乏,在自私的怂恿下,形成一套无耻而自洽的逻辑,除了对政治生态造成破坏,也制造了对理想与信念的羞辱和伤害。而宁小微作为高知女性,上纲上线地公报私仇使她形象不那么正面,对钟福红无功利心的帮助又展现出她较高的道德基准,与赵三奔等人的政治斗争也凸显出她品格刚直的作风。但她也会躬身自省,意识到自己情感上的狭隘,反思是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贫穷……物质与精神上的穷,都是真正的穷。

当某个时代走向落幕的时候,新时代的钟声也在响起。潘小白作为小说中第二代扶贫干部,他的任务已进入政策里的“精准扶贫阶段”。钟有鸣、潘临以及李梅等“六零后”身体力行所留下的精神接力棒已交由下一代手中,“乡村直播带货”成为新时代的“挖掘水井”,“吃饭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新任村支书的蒋二龙和潘小白有了共同的清醒认识。

通过两代扶贫干部的具体基层实践,王秀云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选择,写出了命运中浓缩的历史与社会、时间与生活,既有倔强的青春理想,也有与现实摩擦后的切肤之痛。这种对人的道德困境和精神坚守的描述,诚恳庄重,是属于“六零后”一代人的精神肖像。这种时代变迁中的经验与情感,是作者对世道人心发出的深切召唤,也有对爱与希望的深情回馈。沧桑过后,她依然希望所有的人能够“走正道”,相信人格的力量与道德的勇气在精神高处永恒,而她自己呢?是那个传说中银河下赶路的人吧,披着星光,一路前行。

2025-01-16 ——评王秀云长篇小说《请沿当前道路行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2934.html 1 银河下,那个赶路的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