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刻在国人的基因里。当前,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众多企业纷纷拥抱新风口,投身到火热的创新之中。
为打破人才制约的瓶颈,不少企业纷纷转向高校求解。
在汽车产业,车灯自动检测关系到后续的自动化生产,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来福照明集团沧州有限公司也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还曾与深圳、武汉等地的研发机构合作。去年,来福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渤海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河北省智能车灯技术创新中心,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专家资源,合力攻关。目前,专家们正在对这一课题制定研发方案。双方的合作不限于此,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科研攻关。
依靠创新,从制造迈向智造,河北开创星路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这家公司最初从事传统建筑器材租赁,面对基建市场的新变化,公司主动求变,和中南大学合作,定向研发,将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在企业进行转化。目前,公司新开发的造桥机已经制出了样品,正在进一步改进,今年可投放市场,预计将会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仅企业全方位和高校合作,政府部门也积极作为,担当校企合作的“媒人”,营造校企合力创新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积极对接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省级研究院,引进了众多的专家,科研成果转化数量与日俱增。
去年,位于沧州高新区的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孵化了3家创新型企业,孵化企业总数达到了13家。研究院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4项,并成立了河北省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在全省6家平台中占有一席之位。
政府支持,搭建起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企业发展吹来了“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