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沉迷追剧,或看短视频,或逐个点开“深度好文”……手机一拿半天,看了很多东西,却没有记忆点,徒增疲惫。数字化时代,这是很多人生活中的状态。
数字时代,我们的内心世界似乎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水土流失”。手机中的内容丰富多彩,然而,几寸见方的屏幕,也无形中限制了人们的视野,让人变得专注力瓦解、思考力衰退。
而今,人们虽不必刻意构建技术壁垒,却需要一场“认知返乡”:在信息洪流中划定边界,在即时满足中保留深度思考和共情的能力。
于是,有人重拾纸质书、关闭App的算法推荐功能、尝试手写信件和朋友联系……在数字时代尝试“认知断舍离”。
一位朋友的手机日均使用时间维持在两个小时左右,主要用来获取有效信息、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等。闲暇时间,她会读书、健身、做美食,最近还掌握了一款画图软件,正在练习画电子画。她的生活,既没有与科技脱轨,也没有被手机“绑架”。她觉得,当一个人不被快速滚过的信息流裹挟时,世界也会跟着慢下来。
数字时代,更需做好“认知断舍离”,让呆滞的大脑重新鲜活起来,方法就藏在菜市场的叫卖声中、夜校的喧闹里、漫步城市的脚步下,也藏在公园长椅的阳光里。抽出时间,认真凝视生活、专心体验周遭,是数字时代“认知断舍离”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