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超)频繁眨眼、鼻子抽动、咧嘴……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抽动症。
市民张女士5岁的女儿一学习就频繁眨眼、咧嘴、皱鼻子,张女士觉得孩子是故意淘气,经常批评孩子。几个月后,孩子症状愈发严重。张女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抽动症。
抽动症又被称为抽动障碍,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可通过综合治疗来控制症状。及时干预,有助于减少孩子后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心理问题。
沧州市中心医院儿内一科主任阎志新介绍说,抽动症并不少见。典型的抽动症通常在儿童5岁至6岁之间开始出现症状,但最小的在2岁时就开始出现症状。
阎志新提醒,大多数抽动症患者的症状较为轻微,但症状加重需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如频繁的抽动会影响孩子的外貌和形象,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抽动症往往会与其他一些疾病或障碍合并出现;长期抽动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产生不愿上学的心态等。
需要注意的是,抽动症状在18岁之前会呈现波动性,时轻时重。这种波动通常与感染、过敏反应、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
阎志新建议,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抽动,不应过度纠正孩子的抽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