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冠欣 元氏县总医院
在中医领域,中药是治病救人、调理身体的重要手段。提起中药,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小火慢炖的药锅,以及袅袅升腾的药香,这便是传统的中药煎煮场景。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不禁会问:用中药一定要煎煮吗?有没有更方便服用的方式呢?
传统的中药煎煮方式历史悠久,且有科学依据。中药大多由多种药材组合而成,通过煎煮,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充分溶解在水中,相互交融、协同作用,发挥出最佳治疗效果。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煎煮要求,比如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材,像石膏、龙骨等,需要先煎 20 - 30 分钟,才能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而气味芳香的药材,如薄荷、砂仁等,通常在其他药材煎煮快结束前 5 - 10 分钟放入,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散失。这种精细的煎煮过程,体现了中医对药材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疗效的极致追求。
不过,传统煎煮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繁琐的煎煮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忙碌的上班族、学生党或是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实在不太方便。而且,煎煮过程中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和时间,比如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被破坏,或是火候不够使药材有效成分未能充分溶出,都可能影响药效。那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有没有更便捷的中药服用方式呢?
中药配方颗粒便是一种现代化的创新剂型。它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一系列工艺制成颗粒状药物。这些颗粒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功效,服用也非常方便。患者只需按照医嘱,将适量的颗粒用开水冲服即可,无需煎煮,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比如,一位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患有慢性脾胃虚弱,以往服用传统中药汤剂十分不便,现在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出差时只需带上几小包,随时都能冲泡服用。而且,中药配方颗粒剂量准确、易于保存,避免了传统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霉变、虫蛀等问题。
除了配方颗粒,中成药也是常见的方便服用的中药剂型。中成药是将中药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种成品药,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它们大多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剂量明确,服用方便。例如,感冒清热颗粒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身痛等症状疗效显著;六味地黄丸常用于滋补肾阴,改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藿香正气胶囊则能有效缓解中暑、肠胃不适等问题。这些中成药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中药膏方也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剂型。它是将中药反复煎煮、浓缩后,加入蜂蜜、冰糖等辅料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膏方具有滋补调理、治病强身的功效,尤其适合在冬令时节服用,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比如,一些体质较弱、容易感冒的人群,在冬季服用膏方,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服用时,只需用开水冲服,口感相对较好,易于接受。
虽然这些方便服用的中药剂型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不同的剂型在药效发挥上可能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剂型和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