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第05版:05

新华区兴元社区推行“五微+五做”社区治理模式——

“众人心”拧成“一股劲”

本报记者 祁 洁

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

“我们小区的化粪池往外溢污水,影响了居民出行,您帮我们想想办法。”近日,家住新华区兴元社区水产宿舍的一位居民焦急地给社区党委书记孙树颖打来电话。

“您别着急,我这就过去。”撂下电话,孙树颖便和负责这个小区的社区网格员赶到现场,随即召集居民代表就化粪池吸污的事情进行协商。

“我们小区没有物业,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大家共同分摊费用。”一位居民代表提议。

“我也觉得这样可行,我负责挨家挨户做工作、收钱。”另一位居民代表接了一句。

“大家多费心。我马上联系一下之前给辖区疏通过下水道的施工队,哪家报价低,咱就用哪家。”孙树颖说。

当天,众人通过面对面商量确定解决方案后,便分头行动。很快,水产宿舍的化粪池就被清理干净了。

这件事情的顺利解决,得益于兴元社区推行的“五微”社区治理模式。

孙树颖向记者详细介绍“五微”模式的具体内容:“微讲堂”即社区聚焦居民需求,通过开展科普讲座、能人课堂、“365百姓故事会”等,向居民传授技能、普及相关知识;“微阵地”即通过打造“邻聚力”会客厅、户外劳动者之家等,吸纳更多力量融入社区大家庭;“微行动”即社区牵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关爱老人、文明宣传、文艺汇演等活动;“微舞台”即组建合唱、快板、舞蹈等多支文艺队,丰富居民生活;“微联合”即吸纳热心居民和辖区单位、物业、门店工作人员,为社区事务建言出力。

兴元社区辖区内共有15个生活小区,其中,13个是无物业老旧小区,辖区居民共6000余人。路面破损、管道清淤、卫生保持……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这些难题,也曾是兴元社区急于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小区的事情要发动居民去解决,这才是实现无物业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的好办法。”孙树颖告诉记者,提高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是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的关键。为此,兴元社区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五微”社区治理模式。

“近年来,通过‘微讲堂’‘微阵地’‘微行动’等牵线搭桥,辖区居民渐渐从陌生人变成了一家人。小区出现难题,居民们主动帮着想办法、出主意。”说起如今辖区的变化,孙树颖滔滔不绝。

去年冬天,负责外贸小区卫生清扫的一位保洁员发现小区里有根电线垂到了地面上,立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社区网格员。经网格员多方联系,最终一家单位将这根电线固定好了。

一次,社区网格员在辖区走访时,发现一条路上有个井盖塌下去了,还有一处路面破损。在物业人员的帮助下,当天,塌陷的井盖就被固定好了,破损的路面也被修补好了。

如今,在兴元社区辖区,这样的暖心事时常发生。

为及时了解辖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兴元社区在“五微”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推行做优党建引领、做细社区服务、做强社区队伍、做精社区自治、做活社区联动的“五做”新模式。孙树颖介绍:“如果把‘五微’模式中的5个方面比作大树的‘躯干’,‘五做’模式中的几方面就是‘躯干’上的‘枝丫’。社区将聚焦辖区居民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精度,把‘众人心’拧成‘一股劲’,引导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2025-02-26 本报记者 祁 洁 新华区兴元社区推行“五微+五做”社区治理模式——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6638.html 1 “众人心”拧成“一股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