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第06版:06

让爱传承

杨昭晖

母亲在病床上安详地合上双眼,她带着对世间最后的眷恋,化作天边最温柔的云彩。

母亲生于冀中平原的炊烟里,少女时期便以早慧闻名乡里。十八岁执掌村办草编厂,纤纤十指编织出全村第一个创汇项目。后调入县织布厂,经纬线在她手中交织成时代的画卷。我的降生让这位“铁娘子”甘愿褪去荣耀,将人生织机重新校准方向——从此,母亲的经纬线只为我一人穿梭。

童年是浸泡在母亲体温里的时光。暑气蒸腾的午后,竹编凉席上总摇曳着母亲手中的蒲扇,扇面上斑驳的竹影与蝉鸣编织成催眠曲。当邻家飘来呛人的油烟,我家灶台已升起袅袅炊烟。她能将最普通的芥菜疙瘩化作珍馐,粗瓷碗里盛着的何止是“庄稼菜”,分明是土地对游子最初的味觉启蒙。

那年深秋,母亲奉命下乡推销布匹。七岁的我蹲在村口古槐下,从晨露未晞守到暮鸦归巢。当那个挎着蓝布包袱的身影重新点亮地平线时,我忽然懂得:原来母亲的背影,就是整个世界的地标。

中专时代的一个周末,我因参加活动托同学捎信。返校时同学面色凝重:“你母亲反复问我,你是不是受伤了?是不是遇到麻烦了?”原来在母亲眼中,缺席的归期永远与危险画着等号。

我新婚燕尔时,母亲开始练习得体的疏离。她将毕生积蓄换成每月皱巴巴的纸币,藏在菜篮底层悄悄塞给我。当妻子嗔怪我的笨拙,母亲却躲在厨房偷笑:“该让年轻人自己跌打滚爬。”那年街头偶遇,她忽然拐进小巷,事后才红着眼解释:“岁数大掉了牙,怕给你丢人。”

病榻上的26个日夜,母亲把止痛针剂数成时钟的刻度。化疗夺走她的青丝,却夺不走眼里的牵挂:“别耽误工作”“记得吃早饭”“天冷加衣”等这些絮语渐渐轻如游丝。

如今,我在儿子睡前故事里复刻当年的蒲扇轻摇,在儿子便当盒里延续“庄稼菜”的滋味。每当妻子嗔怒时,我会想起母亲狡黠的提醒;每逢人生困顿时,耳畔总回响着布匹推销归来的脚步声。

母亲用一生诠释:所谓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将那份无条件的爱化作永恒的光源。这光源将照亮我的归途,亦会指引孩子们的远方。当春风再次拂过冀中平原,我知道,那是母亲在云端微笑——她给予人世间的温暖,正在血脉中生生不息。

2025-02-26 杨昭晖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6646.html 1 让爱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