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7日
第05版:05

沧州武术薪火相传

民间拳师守护武乡魂

▲运河武馆的孩子们表演八极拳。 ▶练武的沧州女孩颇有女侠范儿。 ▼通臂螳螂拳社的孩子们表演的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

2月22日下午,沧州市园博园内拳风猎猎、刀光熠熠,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武术展演在此举行。来自多个村镇和市区基层武术队的小选手们精彩亮相,刀光剑影中诠释着“武术之乡”的底蕴,展现了沧州传统武术武脉绵延、生生不息。

七旬拳师

“把式房”里授徒传艺

沧县捷地回族乡曹庄子武术队的展演区内人头攒动,71岁的王振德老拳师身穿练功服,头戴礼帽,站在旁边把场,欣慰地看着20多名弟子轮番展示拳械功夫。孩子们生龙活虎,无论是拳脚,还是长枪宝剑,都练得虎虎生风。这些孩子都出自王振德门下。

“我在自家大院开了个‘把式房’。开始是露天的,后来我搭上了棚子,刮风下雨练武也不怕了。”王振德说,“只要孩子们愿学,练武的大门永远敞开。”

王振德自小学习燕青拳,后来又学六合拳,几十年来以务农为生。业余时间,他不是学武,就是教武,送走的学生一茬接一茬,有的弟子还赢得了省市级武术比赛奖牌,走上了专业习武的道路。“看着武术在村里生根,比啥都值。”他爽朗地说。

巾帼教练

走到哪儿就把武术教到哪儿

演武场上,61岁女拳师马英带领的沧州八极拳武术队不时传来阵阵欢笑——队伍中两对年仅5岁的双胞胎扎着标准马步,虽然稚气未脱,但是架势已有模有样。“看着娃娃们练武时眼里的光,比啥都值得。”马英美滋滋地说。

马英是孟村人,从小跟父母在青海长大。她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4岁时就跟随在青海工作的舅爷习武。回到孟村后,她跟随姥爷刘成亭学习八极拳,后来又跟随八姨刘秀萍习武。在家庭熏陶下,她的武术越练越好,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

自从参加工作后,马英就开始教武。多年来,她先后在青海、天津、沧州工作和生活。来到什么地方,她就把武术教到什么地方,深受人们欢迎。

“我练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教孩子们练武也是这个原因。”马英说,自己教武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执教拳社

完成父亲习武修德心愿

演武场上,春寒料峭,小选手们一招一式,练得大汗淋漓。52岁的李晓慧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深邃,带着一股凛凛的侠女气。

李晓慧是通臂螳螂拳社的教练。这个拳社由她的父亲李玉水创建,已传承了40多年,培养出的弟子遍及海内外,有的已在武术界享有盛名。2023年父亲去世后,李晓慧接过了接力棒,像父亲那样,每天夜幕降临都会赶到习武场,义务传授学生武艺。在2024年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上,学生们第一次参赛,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现在学原汁原味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了。”李晓慧的拳友周舜感慨。周舜原来练习八极拳,后来求教于李玉水,学了不少功夫。这次,他特意赶来为李晓慧助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看孩子们的动作没有太多花样,但下盘稳、根基牢。”周舜告诉记者,这才是沧州传统武术的魅力。

李晓慧没有跟父亲学过武,她的启蒙老师是六合名家马洪林,后来又拜通臂螳螂拳六世传人杨淑润学习。“当然,这都是父亲的安排。”李晓慧说,没想到命运会把自己推到了父亲走过的路上。“父亲总说习武先修德,我会把这份武德教育永远传下去。”

运河武馆

打造武术文化活态课堂

园博园深处有家运河武馆,沧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57岁的拳师丁文江正指导孩子们练武。青砖灰瓦的屋宇内,兵器架与写有“重教”“尊师”“诚信”“忠勇”等书法的木架分列两旁,由八极拳名家吴连枝亲题的“八极武宗”匾额悬挂房中。

这是一家八极武馆,也教劈挂拳与少林拳,奉行的是“文武兼修”的教学方式。馆内陈列着百年来沧州武术名家的简介。丁文江一身中山装,举手抬足间,侠气中带着儒雅。

丁文江出生在“八极故里”孟村,从小跟随父亲丁清位习武,后又拜师深研八极拳、劈挂拳。青年时代,他又拜师学习少林拳。27岁时,他在东北开办武馆,从此开始收徒授艺。2006年,丁文江在沧州创办文江国术社,后来又创办运河武馆,利用业余时间上课授艺,弟子遍及海内外。

刀枪剑戟、拳术棍棒……随着一曲曲铿锵有力的音乐,运河武馆的孩子们逐一上场,其武术展演已有模有样,颇具功力。如今,这里已成为沧州武术文化的活态课堂。不少游客来园博园游玩时,常常来此观摩沧州武术。“通过一家武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沧州武术,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丁文江说。

民间拳师

自觉担起传承之责

看着孩子们在演武场上闪展腾挪,曹庄子小学校长冯均秀露出了笑容。冯均秀积极支持“武术进校园”活动,在曹庄子小学开办武术节,为的就是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武术文化。

虽然没有习过武,但沧州人骨子里对武术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冯均秀也不例外。作为沧县政协委员,这些年来,她采访了散布于沧县乡村的不少老拳师、老拳社。“姚官屯镇姜庄子村拳师张健练的是疯魔棍,前李寨村拳师张书源练的是昆仑派功夫,捷地回族乡付圈村拳师刘汉玲练的是通臂劈挂……老拳师们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人下命令、派任务,他们都在积极主动地传承武术,好像肩负着使命一样。他们对武术的爱深入骨髓,令人动容。”冯均秀说,因为这一点,她格外尊重这些拳师,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在民间传承着沧州武术。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武术学院院长曲卫东也带领师生参加了武术展演活动。看完民间武术队的表演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沧州武术后继有人,民间拳师们对武术的执着精神更令人敬佩。作为专业院校,我们要学习老拳师的敬业精神,共同担起传承沧州武术文化的重任。”

春日暖阳为园博园镀上了一层金边,兵器碰撞声与童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春寒未褪的演武场上,5岁的双胞胎王晨阳、王晨曦表演完八极小架,兴奋地扑进马英的怀里。马英轻抚着孙辈学员的头呢喃道:“沧州武术的魂,就靠这些‘小火苗’接着往下传喽。”

撰文/视频:杨金丽

摄影:魏志广

2025-02-27 沧州武术薪火相传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56767.html 1 民间拳师守护武乡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