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靖宇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一、血脂高的危害: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高血脂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如果把血管比作水管,血脂就像水管里的油垢。长期堆积会导致“水管”变窄甚至堵塞,引发心梗、脑梗等致命疾病。
常规的降脂药(比如他汀类药物)需要每天口服,并且需要长期服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同时部分患者服药后疗效不佳,需要联合多种降脂药才能控制血脂水平。在长期服药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肌肉酸痛、肝功能异常等),这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降脂“打针药”。
二、三种“打针降脂药”的对比
1. 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每月打1-2针)
作用原理:这类药就像血管里的“拦截员”,专门阻止一种叫PCSK9的蛋白质回收“坏胆固醇”(LDL-C),让肝脏能更快清理血管垃圾。
效果:每月打1-2针,最快4周就能让坏胆固醇下降50%以上。
适合人群: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冠心病装过支架、他汀药吃够量仍不达标的人群。
医保情况:已纳入医保,但需要符合严格条件(如确诊冠心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 英克司兰(半年打1针)
黑科技原理:用基因“剪刀”技术,直接剪断生成PCSK9蛋白的“指令”(mRNA),让肝脏长期保持高效清脂能力。
颠覆性优势:前3个月打2针,之后每半年打1针,一年只需2针就能控脂,特别适合总忘记吃药的中老年人。
价格门槛:目前全自费,一年费用约3万元。
三、哪些人真的需要打针?
强烈推荐打针的人群
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从小胆固醇就超高(LDL-C>4.9mmol/L),吃药也难控制。
多次心梗/脑梗病史:已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属于复发极高危人群。
他汀药不耐受:一吃他汀就肌肉剧痛、肝功能异常,无法坚持服药。
不需要打针的情况
单纯甘油三酯高(但胆固醇正常)更适合用贝特类药物。
血脂只是轻度超标(如LDL-C<3.4mmol/L)优先调整饮食和运动。
四、打针前必须知道的4件事
1. 打哪里?疼不疼?
注射部位可选腹部、上臂或大腿,针头比胰岛素笔更细,疼痛感轻微。打完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约5%概率),冰敷即可缓解。
2. 要配合吃他汀吗?
多数患者需要“打针+吃药”双管齐下。例如:他汀药抑制胆固醇生成,打针药加强胆固醇清除,两者联合效果翻倍。
3. 多久复查一次?
首次打针后4-8周需复查血脂,达标后改为每半年查一次。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抽血即可)。
4. 能根治高血脂吗?
不能!这类药只能“控制”不能“治愈”,停药后血脂会逐渐回升,必须长期规律治疗。
五、副作用应对指南
1.注射部位红肿发痒:立即冰敷20分钟,避免抓挠,通常3天内消退。
2.类似感冒的鼻塞、头痛:多喝水休息,若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
3.肌肉酸痛:立即停药并检查肌酸激酶,排除横纹肌溶解风险。
4.过敏反应(罕见):出现皮疹、呼吸困难时需紧急送医,后续换用其他降脂方案。
六、省钱攻略:这样用医保更划算
1.优先选择医保目录内药物: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已进医保,患者只需承担医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
2.办理门特(门诊特殊病):冠心病、脑梗患者申请后,打针费用报销比例更高。
3.关注慈善赠药项目:部分药企对低收入患者提供“打3针送1针”的援助计划(需提供收入证明)。
七、健康生活仍是根本
饮食口诀:少吃“白肉油”(肥肉、动物内脏)、多吃“水里游”(深海鱼、虾)、坚果当零食(每天一小把核桃、杏仁)。
运动方案:每周快走5天,每次30分钟(走到微微出汗),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
特别提醒:戒烟戒酒!吸烟会使药效降低,酒精会加剧药物肝损伤风险。
总结
降脂针为顽固性高血脂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对于大多数轻度血脂异常者,调整生活方式仍是首选。用药前建议咨询心内科或临床药师,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和疾病风险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