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莎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个小药箱,用于应对突发的小病小痛。其中,退热药和镇痛药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常见的退热药和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然而,这些药物虽然常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解热镇痛药物。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兼具退热(解热)和缓解疼痛(镇痛)作用的药物。它们通过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或抑制炎症反应来发挥作用。
用来解热时,主要用于缓解因感冒、流感或其他感染引起的发热。服用它们通过降低体温来改善患者的不适感。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后仍然高热不退,或者是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而不是自己盲目服用解热药物,这样可能会影响医生的判断甚至耽误治疗,加重病情。而用来镇痛时,主要针对的是像头痛: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肌肉痛:如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关节痛:如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牙痛:如龋齿或牙周炎引起的疼痛;痛经:如月经期间的腹部疼痛等疼痛。同样也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服用镇痛药后疼痛没有好转,或者是持续不明原因的疼痛,都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大致了解了它们治疗的疾病,我们就可以放心的给家人使用了吗?作为药师,还要提醒大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用药安全。
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多种剂型,如片剂、胶囊、混悬液等,不同的剂型对应着不同的给药方式和注意事项。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正确的用法用量。
布洛芬缓释胶囊:成人通常每次1粒,每日2次。儿童使用的布洛芬混悬液则需要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给药间隔最短为6-8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对乙酰氨基酚片:两次服药之间至少间隔4小时以上,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二、避免联合或交替使用退热药物
在出现发热或疼痛的情况下,不建议同时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虽然都能有效退烧和止痛,但联合或交替使用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时间,增加药物过量的风险,进而引发肝肾损伤等严重后果。
三、警惕复方制剂中的隐性成分
许多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的名字中通常带有“氨”“酚”等字眼,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如果同时服用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容易导致重复用药,甚至超量摄入,增加肝脏负担。此外,一些中西药复方制剂,如维C银翘片,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容易被忽视。因此,在使用感冒药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四、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发烧时,除了关注退烧药物的使用外,还需注意液体摄入是否充足,防止因大量出汗导致脱水。
婴幼儿:2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解热镇痛药。儿童使用退烧药物时,不同年龄的儿童必须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出服用剂量,千万不能根据大人的用量“凭感觉”给小朋友们减半服用。家长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实在不明白可以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药物,尤其是一些含有此类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血小板减少或有出血倾向者:此类患者也应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药物,避免引发或加重出血风险。
五、总结
在感冒发烧或疼痛时,合理使用退热药和镇痛药至关重要。作为药师,建议大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物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和超量使用。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谨慎选择药物,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才能更好地保障健康,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