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第09版:09

早产预防与干预:高危因素识别与应对策略

赵媛媛 邯郸市中心医院

早产是指妊娠不满37周的分娩,是导致新生儿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产科医学角度剖析早产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干预策略。

一、早产高危因素分析

1.母体因素

既往早产史是最强的预测指标,复发风险高达15%-30%。子宫结构异常如子宫畸形(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子宫肌瘤等显著增加早产风险。宫颈手术史(环形电切术LEEP、锥切术)可导致宫颈组织缺损,影响宫颈屏障功能。多次人工流产史、宫腔操作史可能导致宫颈内口功能不全,亦为高危因素。慢性病共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通过影响胎盘功能增加早产风险。

2.胎儿及妊娠相关因素

多胎妊娠是早产的独立高危因素,双胎早产率高达60%,并与胎膜早破、宫内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密切相关。辅助生殖技术(尤其是胚胎移植数量≥2个)的应用增加了多胎妊娠风险,间接提高早产发生率。胎盘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全)及羊水异常(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均可引发早产。

3.生殖道感染与微生物组失调

生殖道感染是可干预的重要早产高危因素。阴道菌群失调,特别是厌氧菌过度生长导致的细菌性阴道病,通过上行感染途径诱发绒毛膜羊膜炎,增加早产风险。研究显示,妊娠早期存在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解脲支原体或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孕妇,早产风险增加1.5-2倍。

4.社会心理及环境因素

孕期吸烟可增加自发性早产风险40%以上,与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导致的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相关。孕期酗酒、药物滥用同样增加早产风险。孕期长期精神压力可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影响妊娠结局。职业暴露因素如长时间站立(>6小时/天)、重体力劳动、接触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均可能增加早产风险。

二、早产预防策略与临床干预

1.高危筛查与风险评估

精确识别早产高风险人群是防治的关键。产前风险评估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综合评估:

(1)风险评分系统:采用早产风险评分量表(如Creasy评分系统)进行初筛。

(2)宫颈超声检查:孕16-24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25mm为宫颈短缩,早产风险显著增加。

(3)生化标志物:胎儿纤连蛋白(fFN)、胎盘α微球蛋白-1(PAMG-1)及胎儿纤维蛋白(fFN)等生物标志物检测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4)阴道微生物群测序:新兴技术可评估阴道菌群多样性与稳定性,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2.孕前优生与孕期管理

针对有早产史女性,应实施孕前咨询及优生管理:治疗慢性疾病至最佳状态,纠正营养不良,戒烟限酒,宫颈修复等。建议两次妊娠间隔≥18个月,给予子宫充分恢复时间。孕期应定期产检,对高危人群增加随访频率,严密监测胎儿生长、羊水量及宫颈变化。产前教育应包括早产征兆识别和紧急应对方案。

三、循证医学干预措施

1. 宫颈环扎术

适用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包括预防性环扎(孕12-14周)和紧急环扎(宫颈已出现变化时)。麦克唐纳缝合术和希罗卡缝合术是常用术式,可有效延长妊娠时间。

2. 孕激素治疗

对于宫颈短缩(<25mm)的单胎妊娠,阴道黄体酮(200mg/日)从孕16-24周开始至36周,可显著降低早产风险。而17α-羟孕酮酯(250mg/周肌注)适用于有自发性早产史的单胎妊娠,从16-20周开始至36周,能有效预防复发性早产。

3. 宫颈支撑环

阴道宫颈支撑环是一种非侵入性预防措施,适用于宫颈短缩的单胎和双胎妊娠。通过改变宫颈—子宫夹角,减轻宫颈负荷,可延长妊娠时间。

4. 抗生素应用

针对特定病原体感染,如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对于细菌性阴道病,可使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但需注意,无指征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推荐。

5. 胎儿肺成熟促进

对于早产风险高的孕妇,在孕24-34周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6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4次)可促进胎儿肺成熟,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

6. 神经保护策略

对于临产<32周的早产孕妇,硫酸镁静脉给药具有胎儿神经保护作用,可降低脑瘫风险约30%。负荷剂量4-6g静脉注射,后续以1-2g/h维持。

2025-04-1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0586.html 1 早产预防与干预:高危因素识别与应对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