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燕 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
脊柱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微创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手术技术,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脊柱微创手术的护理要点,涵盖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一、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
脊柱疾病患者往往长期受疼痛困扰,心理压力较大。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微创手术的优势及可能的风险,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减轻焦虑情绪。
2. 术前评估
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同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心肺功能及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干预。
3. 术前准备
体位训练:脊柱微创手术通常需要特殊的体位(如俯卧位),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以适应手术需求。
肠道准备:术前一天给予清洁灌肠,进行肠道清洁,以减少术中感染风险。
皮肤准备:术前一天清洁手术区域皮肤,根据皮肤表面情况清洁皮肤,必要时剃除毛发。
二、术中护理
1. 体位管理
术中护理人员需确保患者体位正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的神经损伤或压疮。俯卧位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面部及胸部,避免受压。
2. 生命体征监测
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器械管理
脊柱微创手术依赖特殊的手术器械,护理人员需熟悉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警惕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护理人员应根据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结合非药物镇痛方法(如冷敷、放松训练等)缓解疼痛。
3. 伤口护理
脊柱微创手术切口较小,但仍需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4. 体位与活动指导
体位:术后早期应保持平卧位,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的方法,避免过早坐起或站立,以减少脊柱压力。
活动:术后24小时内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第2-3天可逐步下床活动,但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5.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和肠道功能恢复。
6. 并发症预防
感染:术后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神经损伤:术后需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 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术后1-2周可开始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等,增强脊柱稳定性。
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提重物。
四、出院指导
1. 伤口护理
出院后需继续观察伤口情况,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应及时就医。
2. 活动与休息
出院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活动时佩戴支具,减轻腰部负重,逐步恢复正常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 随访
出院后需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评估恢复情况。
4. 心理支持
术后恢复期较长,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结论
脊柱微创手术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术前、术中和术后多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观察能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