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赵县人民医院
在日常诊疗中,脂肪肝患者屡见不鲜。体检报告显示患有脂肪肝,却因没有明显不适症状而不以为然,认为无需干预。然而,脂肪肝并非“无害过客”,若长期忽视,它可能会悄无声息地侵蚀肝脏健康,逐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5%,当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超过5%,或肝细胞脂肪变性超过30%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根据脂肪在肝脏内的浸润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按照病因,又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者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许多人对脂肪肝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只要没有疼痛、乏力等症状,就无需重视。事实上,早期往往症状隐匿,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少量肝细胞受损时,肝脏仍能维持基本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内纤维组织逐渐增生。若不及时干预,纤维组织会像瘢痕一样不断沉积,替代正常肝组织,导致肝脏变硬、变形,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从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通常经历“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理过程。脂肪性肝炎阶段,肝脏炎症加剧,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会出现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乏力等症状。若此时仍未采取有效治疗,肝纤维化会逐渐加重。肝纤维化初期可逆,但随着病程延长,纤维组织不断增多,肝脏结构被破坏,最终形成不可逆的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会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脂肪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首当其冲,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大量饮酒,会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缺乏运动也是重要诱因,长期久坐、运动量不足,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分解降低,易引发肥胖和脂肪肝。此外,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发生脂肪肝的风险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药物、快速减肥、营养不良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脂肪肝。
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筛查手段,具有简便、经济、无创的特点,能准确判断肝脏脂肪浸润程度。CT 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脂肪肝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尤其适用于超声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实验室检查中,肝功能指标可反映肝脏炎症和损伤程度,血脂、血糖检测有助于评估代谢状态。
治疗脂肪肝,关键在于消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遵循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油炸食品、甜食和动物内脏。严格戒酒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首要治疗措施。同时,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配合适量力量训练,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体脂率,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必要时使用保肝药物治疗。
虽然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不可防治。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肝脏异常;一旦确诊,积极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可得到逆转。切勿因“不痛不痒”而忽视它,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让脂肪肝一步步拖成肝硬化。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维护肝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