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第02版:02

协同发展谱新篇

——我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屈 鹏 本报通讯员 张 鹏

初夏时节,狮城大地处处绿意葱葱、生机盎然。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楫前行,切实把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两年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取得新成效。全市共签约京津项目131个、总投资556亿元;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46家;

两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速发力。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山东方向)、曲港高速一期建成通车,邯港高速一期加快建设;

两年来,“协同红利”加速释放。沧州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建立医联体21个,44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累计吸引2.36万京津及周边省份老年人来沧养老;

……

融入大战略,释放新活力。沧州这座加速崛起的沿海城市,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步履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坚定。

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加速集聚结出累累硕果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沧州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开辟新赛道、拓展新领域,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4月30日,在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车间内,新一批硝呋太尔原料药顺利下线。“沧州分公司总投资约3.6亿元,新厂区面积比北京厂区扩大了几倍,原料药品种也发展为现在的十几种。”沧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创新实施“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模式,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了众多医药企业入驻,生物医药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吸引国内外62家知名医药企业的82个项目入驻,其中,北京企业37家、天津企业9家。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加快全面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全市共签约京津项目131个、总投资556亿元。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市不仅注重量的积累,更致力于质的提升,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对接,加快打造更多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不断创新“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协同模式。目前,我市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个,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75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31%,达到74亿元。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产业区位优势,围绕已有央企合作项目,不断升级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鼓励驻沧央企根据项目自身发展,在沧州设立业务公司。两年来,我市共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46家。

交通互联互通,“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

4月22日,经过施工人员夜以继日地紧张作业,位于沧县姚官屯镇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跨京沪铁路转体桥转体完成,为城际铁路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项目是京津冀城市群“四纵四横一环”城际铁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沧州至省会石家庄列车旅程将由目前的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从石家庄到黄骅港用时将缩短至一个半小时。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设,三地发展空间上的“一体化”正逐步演变成为时间上的“同城化”。

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交通干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京沪高铁和京沪、京九、邯黄、朔黄、黄万、沧港(骋宇)等铁路,京沪、京台、黄石、保沧、荣乌(津汕)、大广等高速公路以及四通八达的国省道干线,构筑起沧州的陆路交通骨架。伴随着交通路网越织越密,我市着眼更高层次谋求交通“主动脉”再次扩张。邯港高速一期加快建设,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山东方向)、曲港高速一期建成通车;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提速,津潍高铁、雄商高铁(沧州段)全线施工,“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提速。

陆上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我市海上大通道的建设步伐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黄骅港建设日新月异。中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通黄骅港美西集装箱航线,打通了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西海岸最快海运通道,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到20条;打通雄安新区至黄骅港“公海”联运通道,黄骅港朝着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的目标奋楫前行。

东出西联、南北贯通、陆海空统筹、区域协同,沧州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京津冀综合交通大动脉,沧州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顺、越行越宽。

共建共享,“同城化”幸福感稳步提升

日前,“协和耆英进沧州”大型义诊活动在沧州市中心医院举行。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8位知名专家齐聚沧州,为狮城百姓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患者王娟说:“真没想到这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热情服务,不仅认真研究了我的病情,还帮忙联系了后续的远程会诊,我心里踏实多了!”

随着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狮城百姓享受到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释放的“健康红利”。截至目前,沧州医疗机构与京津高水平医疗机构组建京津冀医联体21个,44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3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77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

民生之基,教育为本。教育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市持续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华北工业学校、献县职教中心、黄骅市职教中心与天津市中山志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市交通学校等深化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借助京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沧州航空职业学院与中国民航大学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在招生宣传、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和就业等方面同中国民航大学共享资源;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沧州师范学院与北京高校联合开展大运河体系研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沧州师范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吸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名师来沧建立博士工作站。

养老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泊头福星园等3家机构被确定为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单位,累计吸引2.36万京津及周边省份老年人来沧养老。

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为三地群众打造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游圈。随着“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坐拥双“世界遗产”的沧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态势也越来越令人振奋。今年“五一”假期,来沧游客数量为404.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其中京津游客为124.22万人次,占比达到30.68%。

2025-05-11 ——我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综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62910.html 1 协同发展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