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6日
第07版:07

神经介入室里的“生死时速”

□ 本报通讯员 刘丽娜

“董主任,我们这里有个患者,右眼视力持续下降,总头疼,但眼压不高,不是青光眼,脑核磁未见异常,弄不清楚是什么病。我们想把他转到中心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1月19日16时46分,正在忙碌工作的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董爱勤接到献县中医院同行的求助电话。从电话里简单了解患者病情后,董爱勤当即表示,立刻做好接诊准备!

当天19时左右,54岁的献县患者侯先生来到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这时,值班医生王文慧、刘辉早已在病房等候。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查体,发现患者并无肢体无力麻木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并且头痛也较之前略有缓解,但右眼却接近失明,仅有光感。

是单纯的眼睛问题,还是脑血管栓塞导致的视力下降?一般来说,脑血管栓塞通常伴有一侧肢体瘫痪或其他神经系统受损体征,然而患者症状并不典型……

神经内三科与眼科会诊后,董爱勤认为,患者不能完全排除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导致其远端分支眼动脉缺血或闭塞。

时间就是生命!董爱勤立即对患者展开对症治疗,同时密切观察,警惕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并积极寻找病因。

然而,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跌宕起伏,即使入院后各项治疗也要分秒必争!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1月20日早晨,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出现了左侧肢体偏瘫,双眼向右侧凝视的状况。持续约10分钟,患者的症状又消失了。

医生左凤同立即联系核磁共振室,马上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检查。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在做检查时,患者再次出现肢体偏瘫,病情又一次紧急变化!

药物治疗已经无法阻止病情进展。考虑到患者有可能为头颈部大动脉病变,医生们紧急商议后,决定为患者实施急症介入治疗。

十几分钟后,患者被推进导管室。快速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右侧颈内动脉长段重度狭窄,几乎完全闭塞,颅内血流很差。

综合考虑病情,如果紧急开通血管,则出血风险很大,但若不开通,患者偏瘫风险更大。医生先用微导管逐步探查血管狭窄部位,明确病灶部位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在没有经过充分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情况下,在颈内动脉紧急置入支架,患者血液瞬间流通顺畅,颅内血流明显改善,右眼视力明显好转。

手术后,患者身体不适症状消失,头痛缓解,目前正在进行后续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时间非常关键。回想起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患者及家人对医生充满了感激。

而医生们说:“是新技术救了你的命”。

近几年,神经内三科介入团队积极开展“脑血管动脉内取栓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静脉窦血栓溶解术”等新技术,使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对伴有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患者,通过支架置入治疗可大大减少脑卒中复发率,对动脉瘤患者可明显减少再出血发生率,可谓“救命技术”。

2021-01-26 □ 本报通讯员 刘丽娜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051.html 1 神经介入室里的“生死时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