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羡慕老家的人了,院子里开几个畦,种上点儿菜,想吃时就割一把,那多新鲜啊。”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市民对舌尖上的味道“精益求精”。但苦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少人只能遗憾地将这想法放在心里。
“不回老家种地,阳台也能种菜。”瞄准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不少市民开始转变思路,独具匠心将蔬菜栽进盆,让种植变得好看又好吃。
这不,来到青县曹寺乡后洼村的硒旺家庭农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靠着墙根摞高的方形绿色花盆。
远看还以为盆中无物,走近细瞧,才发现,里面粗细根茎盘绕错落。农场负责人王洪彦说,这一盆的根,就重6公斤。
“这些都是黄韭的根,现在外面气温低,所以这根是休眠状态,暂时还不长菜叶。”王洪彦介绍道。“来,进屋瞧。”
随他进屋,双眼立马被勃勃生机占领。眼前,架子上,一簇簇旺盛的黄韭恣意生长,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都如绿植般养眼。
“这就是你刚看到的韭菜根长出的韭菜。只要室温达到20℃,啥药、啥肥都不用添,每天光浇浇水,就能长这样。”王洪彦介绍道。
将韭菜种进盆,是王洪彦探索了6年的成果。
“其实黄韭种植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做成盆栽样式,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王洪彦说,他与黄韭结缘,还是源自一位朋友。
彼时,他刚回到老家后洼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建起硒旺家庭农场,想要走出一条现代农业道路,带动村民致富。
“在外地,黄韭的种植技术成熟,价格也好,一公斤能卖到50块钱。”朋友的话,像磁石般吸引着王洪彦。他当即就去了北京考察,看到黄韭种在了盆里,长出的韭菜又好看又好吃,更是惊奇。
“春天时,要先在田里种上根,这期间,长了韭菜也不能割,得一直等着,到了10月,叶子打蔫了,再剪掉,光收根,放到地下室储存就行。”这样,根部就有了充足的营养,再移到盆中时,韭菜才能长得旺。
为了节省空间,他还尝试着把韭菜放到架子上栽培。没想到,发到朋友圈,不少人还以为他改行种绿植了,都没想到这是韭菜。
“做成盆栽,净化空气,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营养价值高。管理中,还能按个人喜好种植。喜欢绿色的,直接放到阳台见光就行。想吃黄韭的,可以放到避光处,或者拿黑塑料袋罩上就行。”
这两年,农场盆栽黄韭的培育技术日趋成熟,每年12月,就开始走向市场,成了不少市民家中靓丽的风景线。
有人还将这在家便可直采的新鲜物送到了亲朋好友家中。“做馅的时候现割,那叫一个新鲜,满屋子都飘着韭菜味,又鲜又香。”
除了架式栽培盆韭,瞄准“阳台农业”,王洪彦的探索还在继续。
与盆韭栽培室一墙之隔,是他新近开辟的阳台蔬菜示范区。水泥地面上,放置着一排排“储物篮”。篮中,栽植着生菜、苦菊等各式叶菜。
“一个架子5篮,5个架子一组,放到阳台上栽培最合适。”王洪彦说。
瞧了一圈,没有土,也不用水,栽培环境很是干净。可作物靠啥生长呢?
“每个种植箱底部,都储存着营养液。作物根系可以从这儿吸取营养。种植箱顶部,有LED光源,可以替代阳光,帮助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屋内恒温、恒湿,四季都能长菜,而且无需喷洒农药,不仅保护人体健康,对大自然也是零污染。”
除了让种植摆脱季节及阳光的制约,王洪彦还看中了这种垂直式盆栽模式的节地优势。“用了水培方式,缺少土地、土壤贫瘠、土壤酸碱度不平衡等问题都不存在了。”
他计划,2个月内,再购置几个集装箱,探索集装箱式立体种植。“等俺把模式蹚出来,还要打造双创基地,把技术推向农民、贫困家庭、退役军人和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起开拓市场,让‘阳台农业’给更多人带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