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4日
第06版:06

最好的 新年礼物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唐 亮

“我在石家庄挺好的,工作不累,居民们都很配合,放心吧……”回到驻地后,徐浩天照例给家人打了一个电话。在石家庄“抗疫”的这些天,这个“90后”小伙子,已经学会了如何宽慰家人。

26岁的徐浩天,是沧州市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的一名技师。1月12日7时左右,作为我市第二批支援石家庄医护人员,他随队抵达石家庄藁城区,参与到核酸检测的工作之中。

那是徐浩天入职3年来最忙碌的一天。

那天,徐浩天与另外两位医护人员一组,完成了近3000份核酸采样,其间,他们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天气那么冷,居民们都在耐心排队,等待采样,我就算再累也得坚持,让大家早点儿回家。”在徐浩天心里,从奔赴一线的那刻起,他就成了一名战士。

连续工作了11个小时之后,所有排队居民都完成了采集,可徐浩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还有许多居民因行动不便无法出门,需要徐浩天上门采集……

夜深了,徐浩天终于完成了当天的全部工作。回到驻地宾馆,行李都没来得及收拾,他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此后的日子里,徐浩天平均每天要为500多人采集核酸。室外天寒地冻,徐浩天的手冻得又红又痒,还生了疹子,一抓就破,“每次消毒都像上刑一样。”

虽然辛苦,但徐浩天从没后悔来到这里。居民的一声“辛苦”,小朋友送的棒棒糖……每一声发自肺腑的感谢,都让他再次充满了力量。

转眼20多天过去了,徐浩天仍坚守在石家庄的抗疫一线上。年关将至,看着居民们都在为春节做着准备,徐浩天也有些想家,但他更想带着胜利的消息一起返程,这将是他最好的新年礼物。

2021-02-04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唐 亮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13.html 1 最好的 新年礼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