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起立” 培养自有蓝领人才
全体起立。
这是2020年大元集团对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要求——全员竞聘上岗。
2020年,大元集团坚持“大人才”发展观,创新管理干部选拔聘用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高端人才引进、管培生、业务精英晋升双通道和千人引进计划,积淀“百年大元”后备军。
“高层具有使命感、中层具有危机感,基层具有饥饿感。”大元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国表示,企业要发展,人才至关重要,大元的“大人才”观,其中一点就是要敢于启用高学历年轻干部,为优秀的年轻人让位子、压担子、竖梯子,激活组织活性。
在“全体起立”的竞聘上岗制度下,2020年大元集团共有521名中高层管理干部竞聘上岗,集团高层管理干部平均年龄不高于45周岁。
一级注册建造师课程、二级注册建造师课程、各类在线直播授课学习……自去年以来,大元集团“停工不停学”,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培训,6万余人次受益。
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但现阶段横亘在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人才匮乏。
集钢筋工、砌筑工、防水工三个一等奖于一身,大元集团“80后”技术工人刘振礼被授予“河北省建设行业技术能手”,这也是“大元商学院”培养自有蓝领技术工人的“成果”之一。
输送高精尖人才、引领企业持续发展、助推基业长青,“大元商学院”突出重围,成为集综合性服务为一体化的专业培训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已培养输送建筑业技能人才和专业领域岗位人才5万余名。
“我们希望通过商学院为大元集团蓝海战略‘装配式建筑+’储备施工技术人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李建国说,不仅如此,2021年将探索建立线上智库培训平台,通过针对各岗位、各体系建立培训智库,通过不断提升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同时结合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员工薪酬、晋升挂钩,调动员工提升学习热情,持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8小时内求生存 8小时外求发展
“企业为员工做好保障,设定目标,不是为让员工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多多考虑任务过程中所获取的价值是否流失、品牌的效应是否达到预期,凡事往前看,才能更好地将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融合。”
这是明珠商贸城北京招商部招商专员黄凯近日来最大的感受。
“经济效益靠价值来换取,提升自己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很多,但在得到之前首先要扪心自问,我们自身所能创造的价值有多少,付出与回报是不是成正比。想要挣钱首先要让自己值钱,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他说,不能单单只关注工作时间,还要做好工作之余的时间分配。
这是东塑集团近日来开展的《打造职业化团队》培训中员工的感触。
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求发展。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但团队的能力却是无限的,学有所悟、付诸于行动,这场为期3天的培训课程使所有参训学员深刻体会到职业化团队的真正意义,更明白了执行力的重要。
“如果说医院的医生、护士都穿着短裤、人字拖、做着漂亮的美甲,你会放心让他们为你治病吗?”所以在“职业化”之前,要先把职业形象打造好,让别人从第一印象上就认可你的工作。明珠轻纺城运营经理张丽坦言,自己之前对外在形象并不十分在乎,认为只要尽心尽力为商户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是把工作做到位了。
但3天的培训过后,张丽给自己的团队提出了几点新要求——管理好职业形象,提高谈吐和职业素养,向商户展现出一个“职业化团队”应有的风貌。
“对于执行力来说,做过了和完成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价值靠结果来体现,而结果靠执行来实现,只有不遗余力、更快更好地实现最终结果,才是执行力的真正体现。”明珠商贸城早市运营主管柴广智在培训中感受到了“团队执行力”的重要性——团队的每一个人在任务面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队合力越大,执行力越强。
把命令变成培训 把批评变为欣赏
“5年、18年、37年……”
近日,一则信誉楼某商厦“你在信誉楼工作了多少年”的小视频出现在朋友圈,不同的面孔在诉说着各自与信誉楼的故事。
用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的话说,维持企业与员工关系的不仅是感情,更是彼此的需要。员工需要什么?他认为,是企业有前途、企业能成就员工、员工能在工作中获得幸福快乐,以及合理的薪酬。
信誉楼坚持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人作为资源乃至资本,而不是成本,要通过培训、授权等,使员工增值。
把80%的命令变成培训,把90%的批评变为欣赏、赞美,这是信誉楼强调“员工第一”的做法。
“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这对员工已经是种打击了,这时最需要的是上级的鼓励、安慰,而千万不能再去抱怨、指责。”用张洪瑞的话说,人的能力像冰山一样,被发现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员工一贯受到的都是鼓励、表扬,那么他肯定会在自信中得到提高。
时刻为员工赋能,管理即培训,在信誉楼,培训是给员工的福利,贯穿了员工职业生涯的始终,而企业在为员工搭台唱戏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信誉楼迅速布局,至今已经有了30余家分店,而这样布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让员工有发展的平台。
与其他很多企业不同的是,信誉楼的落子都是在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以后,30多年来,信誉楼所搭建的人才梯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给员工更广阔发展平台的同时,企业也实现了健康发展。
让员工把工作变成事业,如此才能达到员工素质和企业成长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