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到了夏天,可去年的那份温润的欣喜,仍在我的心里延续。
去年,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写下记录自己晚年生活的《无有与四有》,发表在2020年7月27日《沧州日报》文学副刊上。近几年,我陆续写了一些回忆类、生活类文章。这一篇,系统总结了我一无所有的童年,和“四有”的晚年生活: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有一个温馨的住处;有一份稳定的退休金;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文章发表后,很多老同事、老朋友打来了电话,发来了微信,表示祝贺,并以此话题,说了很多过去的事情,聊了很多过往的情谊。原来在泊头市委党校工作的老同事李润生已经在沧州市区居住多年,断了联系,看到文章后,打来电话,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还有的朋友看到文章后,通过我的子女,了解我的近况,知道我幸福的生活与健康的身体,转达对我的问候。每每听到此类问候,心里是满满的骄傲。
意料之外的是,《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的记者得知我的晚年事迹后,进行了专访。很快《耄耋老翁 笔耕不辍》《“四有”老人吕景顺 87岁的作协“新兵》两篇通讯见诸报端。我无非就是以自己的品德要求着自己的晚辈,以自己的勤奋去充实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的笔端去描述幸福的生活而已。但在寇洪莹、凌巍两位记者的笔下,我做的事,就是社会需要宣传与发扬的。两份报纸,我送给了很多亲戚朋友,自己也悄悄保存了几份,留作纪念。这既是对个人肯定,也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在努力,才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每个小家庭都和睦,社会才会和谐。
特有成就感的是,2020年8月,我以87岁高龄,光荣地成为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成为年长者加入作协的一员。作协主席苗笑阳说:吕景顺老人的经历是一本活教材,他写的文章有岁月凝聚的沧桑感,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很鼓舞人。能够成为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是我做梦都未能想到的。虽然年轻时,也发表过文章,退休后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东西,但自感学识浅薄,从未有加入作协的奢想,能够得到作协的青睐,得到苗主席的认可,我自是为此得到一个大大的惊喜,高兴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满脸的笑容。在感谢市作家协会的同时,我更是增添了动力,不服老,不怕老,老骥伏枥再多动笔、多思考,继续多写文章,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