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7日
第05版:05

石景芳 虎胆英雄 生命献给党

本报记者 哈薇薇

人物简介:

石景芳(1921年-1942年),原名石玉琮,山东无棣人。1937年入党。历任无棣县委第一书记、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总支部书记、鲁北行政委员会主任、冀南六专署专员、冀鲁边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在战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

石景芳曾说:每个人都要做好为抗日而献身的准备。血不会白流,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精神长存。

讨经费卖家产拉队伍

1912年1月,石景芳出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刘丰台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史书,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

1935年秋,石景芳弃学回乡,先后秘密成立“友谊读书会”和“山东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鲁北分会”,宣传抗日救亡。1937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委托,同关星甫等党员秘密创建无棣县基层党组织。

1937年“七七事变”后,石景芳同关星甫等人在当地擎起了“抗日救亡会”的大旗,很快发展到800多人,群众性抗日救亡热潮迅速兴起。这天,石景芳闻听官府又要派人到水湾一带逼迫村民出官车,就和共产党员张荣亭商定截官车。石景芳借来两杆枪,和张荣亭等人预先埋伏。10多辆马车沿路而来,枪一响,4个差役跳车逃跑。石景芳把截下的马车交还车主,民众夸赞他是“虎胆英雄”。

打鬼子、拉队伍,得有枪,石景芳想到了国民党无棣县政府截取的教育经费。10月,他和张荣亭、徐尚武等人以无棣“小学教员联合会”的名义,发动全县300多名小学教师签名,追讨教育经费,县政府被迫拿出了2400元(法币)。石景芳和父亲商量,变卖了部分家产,购买了20支步枪(原有10支枪),拉起了40多人的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石景芳任大队教导员。

联合护院武装抗日

1938年2月,石景芳带领游击大队加入了冀鲁边区工委领导的“第三十一游击支队”,任支队政治特派员。初秋,他奉命到东光创建抗日根据地,相继组建了东光县党支部、抗日武装大队。8月31日,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石景芳任县长。

成立大会上,石景芳慷慨激昂地说:小鬼子打到咱家里来了,我们要奋起反抗!不论是穷人富人、农民商人、平民士绅,都是中国人,小鬼子是咱们的共同敌人。大家以往不管有过多大仇、多大恨,都大不过国仇、民族恨。大家都放下过往的恩怨,联起手来保家卫国,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之后,石景芳前往小刘庄拜访清末武举刘子仁。刘子仁曾在军阀张勋部当过统领,参加过直奉战争,颇有军事韬略。鬼子来了,他和儿子刘虎臣拉起一支有60多条枪的护院武装。

二人见面,石景芳开诚布公:刘老先生的举动令人钦佩。但是,不知先生想过没有,当前敌强我弱,凭借几十个人、几十杆枪,能打得过鬼子吗?刘子仁说:不能。那你说,县大队能打得过鬼子吗?刘子仁看着石景芳,石景芳说:县大队现在这点人马,也打不过鬼子。刘子仁忧心忡忡地说:鄙人自知独木难支,但得尽一个炎黄子孙的力。石景芳接话:你一支护院队,我一支县大队,力量都有限。如果联合起来,力量就大了。刘子仁点头赞同。

几经交心商谈,刘子仁父子带着护院武装加入县大队,担任了副大队长。后来,刘子仁因年迈体弱退下前线,在家为八路军扩兵、购买子弹、传递情报,并毅然送孙子刘崧畴参加了八路军。

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

1942年端午节这天深夜,30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驻在东光县大单、小单家村一带的冀鲁边一地委、一专署机关及一个警卫连。6月19日凌晨,枪声响起。石景芳、杜子孚、邸玉栋等人紧急决定:立即穿越鬲津河突围。

石景芳带领一部从大单家村沿李营盘、张营盘、孙营盘的交通沟向鬲津河行进,到了河堤向东一看,大批日伪军正顺河岸向西而来。过河来不及了,石景芳立即顺着交通沟来到砥桥村河堤下。此时天已大亮,岸上的敌人居高临下发现了交通沟里的八路军,枪声顿起,一批同志倒了下去。

部队撤到寺后杨时,石景芳不幸中弹,一下从马上栽下来,警卫连长孙国栋要背他走,石景芳命令他:别管我,快去指挥部队。这时从村西南又冒出一股敌人,两面夹击,枪声响个不停。当部队突围至赵家柳林村东时,又被敌人重重包围在一片开阔地里。这时,抗日将士已大部牺牲,子弹也几乎打光了。石景芳和战士们背靠背围成圆圈,同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砖头、拳头砸,终因寡不敌众,石景芳壮烈牺牲,时年30岁。

2021-05-27 本报记者 哈薇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3580.html 1 石景芳 虎胆英雄 生命献给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