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0日
第05版:05

捷地发现 抗战时期“救国捐”

与渤海回民支队有关

张金海展示他收藏的“救国捐”。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摄影报道

日前,沧县捷地回族乡捷地村村民张金海,拿出家中珍藏的“救国捐”展示给记者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爷爷张太和给八路军捐的东西,名为‘救国捐’。听爷爷生前说,当时他捐的东西很多,家中有不少‘救国捐’。开始没太重视,丢了不少,现在只剩下5张了。”

记者看到,这些“救国捐”内容不同,其中一张上写着:“今收到一百五十元救国捐。”盖着“冀南第六军分区司令部游击大队部”的章。另一张的内容则为:“今收到张太和捷地镇天利号自动救国捐一万元……”下面署着教导员和经办人的名字,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名字已辨认不清,旁边盖着“冀鲁边军区时务大队”的章。另外两张“救国捐”内容相似,盖的章却不同,分别是“冀南第六军分区津南支队第二手枪队”“冀南第六军分区津南支队第一手枪队”的章。还有一张“救国捐”,内容与上面4张稍有不同:“请张泰和先生速筹毛巾五打、汗巾一打,日光皂?条(字迹已模糊),草帽十个。近日迅速运到堤口村公所为盼。”盖的是“第八路军沧县抗日锄奸团”的章。

张金海今年69岁,土生土长的捷地人,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他说,爷爷名叫张太和(有的“救国捐”写成“张泰和”),这些“救国捐”,都是爷爷捐的。爷爷当年在运河边今捷地渡口大桥附近开有“天利号粮栈”,渤海回民支队队长刘震寰曾在粮栈当伙计,并以此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抗日活动。张金海介绍,爷爷与中国共产党沧州的早期领导人刘格平、刘子芳都有亲戚关系。他痛恨日本鬼子,先后卖了很多地筹钱买了各种物资,资助抗日部队。有汉奸告密张太和暗通八路,恰巧被在日军处做饭的本村厨师听见了,他马上偷偷告诉了张太和。张太和沿运河泅水而逃,躲过了一劫。

张金海说,爷爷为人仁义,他卖地不卖井,为的是让村中老的少的能喝上水。那时候,全家都在秘密为抗日做事。家中的女人们为抗日战士做军鞋,十几岁的父亲秘密运送抗日物资。父亲曾跟他说,当时他骑驴,鞍子下藏着手枪、子弹,或者其他物资,通过日本鬼子的炮楼和岗哨。因为年纪小,不引人注意,他一次次机智地化险为夷。

“救国捐”的发现,是沧州儿女支援抗战的又一明证,对研究抗日战争有重要价值。

2021-08-20 与渤海回民支队有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2436.html 1 捷地发现 抗战时期“救国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