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对于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最重磅的新闻,莫过于“双减”落地。
所谓“双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7月底,市教育局正式启动“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截至目前,已关停取缔校外培训机构900余家。与此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向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授课和“拼班”培训亮剑,对参与有偿补课的在编教师从严从重处理,并调离教师岗位,对聘任教师立即解聘,同时追究校长的领导责任。
于是,大家开始反思: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
学科类培训机构关停 假期重启“休息”模式
这个8月,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不用再赶场去上各科辅导班,假期作业也已完成大半,拥有了更多时间去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家长们免除了接送孩子这一“重任”,也长舒一口气。
“放假本就是让孩子们从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进行休息和放松,就应该多玩多看多出去走走。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把孩子们玩的时间压缩得所剩无几,每天只有无休止的学习。”市民王先生说,如今,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后就到楼下找小伙伴玩儿,跑得满头大汗才回来,他觉得这才是放假该有的样子。
同样是面对孩子“玩嗨了”的状态,市民张女士却隐隐有些担心:“快开学了,这样玩下去,心收得回来吗?”
对于张女士的担心,沧州市回民小学德育副校长朱洪英建议,距离开学仅剩一周,从现在就要开始调整孩子的身心状态。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帮助孩子按时起床、学习、运动、睡觉,确保开学后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开学所需的用品,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学期学习计划,从而消除盲目性,确定方向,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接触自然 运动锻炼 在玩乐中涵养身心
每天被小鸟的叽喳声叫醒,上午带3只小羊去草地上散步,下午看小鸭子在池塘嬉戏,傍晚时分和小伙伴们在田埂上追逐奔跑,晚饭后在屋前的空地上纳凉,听爷爷奶奶和邻居们讲述村里的趣事;困意袭来,躺在炕上伴着蝉鸣香甜地睡去……
暑假期间,琳琳在乡下的爷爷家过得舒适惬意。平日里他随父母在城市生活,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很少有机会到爷爷家来。辅导班停课以后,父母把他送回了爷爷家。清新的空气、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可爱的小动物、悦耳的鸟叫与虫鸣……在这里,琳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还和结识的新朋友一起玩泥巴、粘知了、做柳笛,每天玩得不亦乐乎。琳琳的到来,也让爷爷奶奶尽享天伦之乐,祖孙间的感情愈加深厚。
喜爱武术的晓鑫,每天晚上都要和三五师兄弟聚在一起,踢腿、翻跟头、练拳、舞剑。两个多小时悄然而逝,孩子们的上衣已被汗水浸透,但虎虎生威的劲头儿依然不减。
与此同时,在市区一些小区里,孩子们有的随父母散步,有的在灯下打羽毛球,还有的和好友做着游戏,充分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感受艺术 高质量陪伴 参与成长全家总动员
“写字之前要读帖,您怎么又忘记了?”看到陪自己练字的父亲提笔就要写,曹城玮赶忙制止并及时提醒。放假以来,父子俩每天共同练习毛笔字一小时,还时常拿出围棋来杀上一局。虽然有时“挨批评”,还总成为儿子的“手下败将”,父亲却乐此不疲。
其实,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围棋、硬笔书法,还是国画,父亲始终相伴在曹城玮身边,与他一起学艺、相互切磋,共同迎难而上,分享成功喜悦。“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我希望孩子能把它们视为相伴一生的‘好伙伴’,修养身心,涵养性情,成为一个儒雅之人。”父亲的良苦用心和言语间流露出的深深爱子之情令人动容。
而对于已上五年级的杨凯然来说,从上幼儿园开始,他的脑海中就没有“周末休息”的概念。因为一到周末,爸爸妈妈就会带他到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里去玩儿。口才、快板儿、美术、街舞……说是去玩儿一点儿也不错,因为爸爸妈妈从不给杨凯然压力,为的是让他尽可能多地去尝试。每次杨凯然都开开心心地去,轻轻松松地回来。
不仅如此,爸爸妈妈还会带他去参加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锻炼他的胆量和交往能力。从最初的紧张到渐入佳境,再到从容淡定、落落大方,舞台上的杨凯然越来越有自信。
在杨凯然的父母看来,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就如同一座金字塔,在小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为他提供尝试和锻炼的机会,不断丰富孩子的各种体验,积极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了这些作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越来越省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