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祁凌霄)地道战、地雷战是抗战时期我党领导军民创造的对敌作战方式,令日本侵略者防不胜防、胆战心惊。在沧州广袤的平原地带,抗日军民挖地道、埋地雷、开交通沟,利用青纱帐及海岸特殊地理地貌打鬼子,创造出许多光辉战例。8月29日上午,本期“文化八仙桌”,将邀请有关专家,一起分享极具平原作战特点的抗日斗争故事。
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是蔡楠、刘立鑫、金连广、范凤池。其中,蔡楠是任丘人,中国作协会员,以小小说见长,对沧州西部抗战方式非常熟悉;刘立鑫、金连广是海兴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沧州东部尤其是小山、海岸一带的对敌作战,发表过很多研究文章;范凤池是泊头文化学者,出版地方文化研究专著10余部。不同县市的4人组合,在地域上基本能梳理出整个沧州区域开辟的平原抗战作战方式和相关故事。
地道战、地雷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1940年前后,日寇集结重兵于华北一带,以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八路军为重点“扫荡”对象时,军民如何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与敌周旋?挖交通沟,利用大洼地、河道高秆植物如青纱帐、苇子地、红荆条等进行隐蔽、奇袭,是军民常用的作战手段,这一历史情形当时是怎样的?沧州东部有惟一的山,这里有哪些与地形有关的抗战故事?沧州是沿海地区,抗战史上,我军曾利用海边的特殊地理,在此重创日寇。这些光辉战例的具体情况如何?这些问题都会在访谈中涉及。
时 间:29日上午9点
电 话:1883378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