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齐斐斐 金洪松)沧县大官厅乡赵官村西北角有一片空地。青沧战役时,这里曾驻扎着战前医院,很多烈士牺牲后长眠在这里。74年来,村民们义务守护着烈士墓。
87岁的村民赵炳凯介绍,1947年6月13日,青沧战役爆发,因为距离战争地点较近,且在枣林深处,隐蔽性较好,赵官村被确定为战时前方医院,位置在村西头赵树发家中,伤势严重的全部在村里救治,伤势轻的被转移至河间行别营的后方医院。老人说,当时医生有限、伤员很多、药物匮乏。从前线抬下的伤员都是重症,大部分需要截肢,那时候没有麻药,战士们强忍着剧痛截肢,很多战士支撑不住,当场牺牲。
82岁的金玉良说,村上的金家坑和庙台子坑里的水很多,妇女们将伤员用过的铺盖泡在里面,再洗好、晒干、重新做好,由指挥部发给伤员。铺盖上都是血,大坑都被染成了红色。烈士牺牲后,木工王树明带领年轻力壮的村民砍树做成棺木,装殓好后,再抬至村西北角安葬。
76岁的张宝起说,埋葬的烈士一排排有序安葬,有人用木头牌子写好每个烈士的名字。沧州解放后,村民李登州每年制作木头牌子,用毛笔书写烈士名字,再将木质墓碑安放到每位烈士的墓前。张宝起和村中的孩子们都为烈士写过墓名,这一做就是20多年。后来沧州烈士陵园建成,民政部门将部分烈士遗骸迁移至陵园内。剩下的烈士墓仍有不少,村民们这些年仍然继续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