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
第05版:05

昔日一只笸箩曾摆渡许多八路军过河,如今青县段运河再添文化景观

盖宿铺红色渡口揭碑

杨金丽 王少华 陈立新 杨海利 刘洪泰 摄影报道

揭牌仪式简单而热烈

11月24日上午,青县流河镇盖宿铺村运河畔,当年的摆渡人王金荣和八路军后代张建华共同揭开覆盖在石碑上的红布,盖宿铺红色渡口揭碑仪式,在简单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百岁老党员王金荣,就是当年红色笸箩渡的摆渡人。得知村民们要在运河边立碑纪念这个红色渡口,老人不顾年迈,冒着严寒赶了过来。77岁的青县县委宣传部原部长张建华也赶了过来,他是以当年渡河人后代、八路军子女的身份,参加揭碑活动的。

眼望石碑以及大运河,王金荣和张建华都心潮澎湃。王金荣是盖宿铺村的普通村民,他激动地回忆起1943年秘密入党、建立红色渡口、摆渡冀中八路军干部的情景。那是抗日战争形势最残酷的1943年,侵华日军“大扫荡”,青县共产党组织遭到重创。冀中区党员刘敬修来到盖宿铺,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其中就有王金荣。“当年我22岁,入党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秘密渡口。那时运河上既没有船,也没有桥,日伪军封锁得又特别严。上级运来一个特大号的笸箩,最多能载12个人过河。我和其他3名党员都是摆渡人。如今,3个同伴都去世了,只有我一个人还活着。”

石碑由盖宿铺村党支部、村委会设立。正面,刻的是“盖宿铺红色渡口”,背面内容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村地下党组织秘密成立了‘大笸箩’红色渡船小分队,在此渡口摆渡过革命将领和无数革命战士渡河奔赴抗日、解放战场,为抗战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石碑题字的,正是当年渡河人的后代、八路军干部张杰和李铭的儿子张建华。

张建华的父亲张杰,当年是青县五区区委书记;母亲李铭,是五区妇联主任。他们管辖的27个村,分布在运河两岸。因工作需要,经常坐笸箩过河。握着王金荣老人的手,张建华想起了父母当年坐笸箩过河时的细节:“那是1946年的初冬,和现在差不多的季节。运河上刚结了一层薄冰。因情况紧急,上级让王金荣和姚炳镜连夜送我父母过河。姚炳镜在前面用木锨破冰前进,王金荣跳入河中,在后面推着笸箩向对岸前行。把我父母送到河东,他们俩回去后,衣服上的冰碴发出咔咔的响声,两人笑着说都成冰人了。”张建华还说,他出生后不久,一次母亲带他与五区组织委员王凤亭从河东赶到河西,母亲带他去了大邵庄村,王凤亭去了盖宿铺。刚进村不久,就传来一阵枪声,后来才知道,王凤亭一进盖宿铺,就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壮烈牺牲。“盖宿铺不仅有红色渡口,还是一片染满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盖宿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红色渡口立碑,办了一件大好事。碑虽小,对教育子孙后代、传承红色文化,意义重大。”张建华激动地说。

78年过去了,当年的渡河人,大部分已经作古;当年的摆渡人,也所剩无几。王金荣与张建华分别作为摆渡人和渡河人后代,为盖宿铺红色渡口揭碑,非常难得。张建华表示,为红色渡口立碑,说明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大运河不会忘记。他还为王金荣送上自己的书法作品:“当年摆渡人,如今百岁翁。”

2021-11-26 杨金丽 王少华 陈立新 杨海利 刘洪泰 摄影报道 昔日一只笸箩曾摆渡许多八路军过河,如今青县段运河再添文化景观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1947.html 1 盖宿铺红色渡口揭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