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第06版:06

钟情“金玉兰” 直播卖得俏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在吴桥县曹洼乡上村孙村,新利家庭农场负责人卢新利是个特别的存在。别看他50多岁了,可搞蔬菜种植,比不少年轻人都敢“尝鲜”。

这不,别人种棚,都期盼着红日高照,好让作物接受暖阳的滋润。可他这些年种菜,总是捂得严严实实,不让一丝阳光有可乘之机。更让人意外的是,卢新利还开起网店、当上主播,这样种出的菜,在电商平台上广受欢迎——

冷库绽放“金玉兰”

外形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仔细端详,嫩黄的叶片,又让人恍惚认为这是娃娃菜。这,就是卢新利种的菜。

“它叫芽球菊苣,是一种产自欧洲的蔬菜,因为形似玉兰,所以国内也叫玉兰菜,更有‘金玉兰’的美称。”眼下,玉兰菜进入销售旺季,出货前,卢新利正忙着精心包装。

他说,玉兰菜与普通蔬菜不同,不需要光合作用,要在黑暗中生长。“正因为见不到光,长出来才是金黄色。如果见了光,叶片就会进行光合作用,会变绿,苦味也会增加。走,带你们上种植基地看看。”

没想到,跟随他的脚步,却走到了几间冷库前。

“别人种菜都要温暖如春,俺这儿正好相反,不仅不能暖和,还要自找凉快。这间是储存室冷库,温度在零下几摄氏度,那几间是生长室冷库,温度高些,但也就十几摄氏度。”原来,这里就是玉兰菜的种植基地。

进入生长室冷库,排排置物架整齐划一。架子上摆放着生长盆,一株株玉兰菜你挤着我,我靠着你,露出嫩黄的角。

这样的景象,不由让人好奇。“俺们只知道冷库能存菜,没想到还能种菜。”

“芽球菊苣喜阴喜凉,在冷库中种植,温度、湿度可控性更强,长得会更好。”卢新利说。

他说,除可作生长用途,储存室冷库中低于零下的温度还可让玉兰菜的根无限期休眠,这样就可全年用于种植了。

“啥时候想种,就将根茎放入生长室水培,生长30天后,就能走向市场了。”根茎储存充足,使用冷库种植,他一年能收12茬菜。

不仅如此,使用架式立体水培的方法,还让种植摆脱了土壤的限制,不仅产出的蔬菜更加干净,种植效率也能大大提高。“现在一个生长室冷库大约能放置200多个生长盘,一间冷库一个月能出菜1000多公斤。”

物流老板回乡当农民

一个月就能收割一茬菜,每公斤菜最低能卖到16元钱,来参观的农户,无不称赞这种便捷又高效的种植模式。殊不知,玉兰菜生长过程虽只要30天,但为求这一根好菜,卢新利却要从每年入伏就开始准备。

“菜的生长全靠根系提供营养,每年7月中旬,我们要先播种。天气热不说,还得防着大雨把种子冲跑。入了冬,把根收上来,还要在冷库休眠15天,才能用来生菜。”听他这么一说,玉兰菜的生长过程,着实可有些折腾。

新奇品种那么多,卢新利为啥独独看好这个“磨人”的娇嫩品种?事情,还得从七八年前说起。

彼时,卢新利还在天津做物流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天,他如常去买菜,一眼就被金玉兰吸引了。一公斤30元,不便宜,但他还是决定尝尝鲜。

“很嫩,有点苦头,回味却是甜的。”那时,物流生意不算景气,开阔了眼界,敢闯敢做的卢新利有了新想法:“这么好的菜,为啥不自己种?”他细细盘算着,芽球菊苣病虫害少好管理、市场大效益高、药食同源营养丰富……

没想到,想法一提出,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好好的老板不做,要回家做农民?”

卢新利却异常坚定:“不能顾虑太多,市场可不等人。”他去寿光考察,带回2400元一公斤的高价种子,尝试着种上了3亩地。伏天,坐在屋子里都汗流不止,他却要顶着烈日播种。虽然又苦又累,可一想到冬季的丰收,心里充满期待。

没想到,到了12月中旬,晚上气温直降,不少根都被冻坏了,还哪里能长出菜?第一年,他就损失了好几万元。

卢新利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精心了。心知种植成功与否,温度是关键。第二年,玉兰菜移植到大棚后,他干脆生了个炉子守着。夜里,就睡在一旁,生怕出什么问题。不断摸索下,终于解锁了玉兰菜的生长习性。

这几年,看中冷库种植的高效益,他又开始新一轮试验。

“主要是温度不好把控,温度过低,菜长得慢,影响上市时间;温度过高,菜就不抱球了,会开花,批发商不愿意要。”摸索适宜温度,没有捷径,卢新利靠的还是观察和细心,在一茬茬种植中来回调。

除了温度,水培技术也要从头摸索。水质、用水量、换水周期,看似简单,可都是难题。光是水泵,卢新利就用坏了七八个。一茬一茬试种,失败时常来袭,但卢新利从不轻言放弃。他知道,这样的健康菜肯定有前途。

冲破阴霾,终于见到阳光。现如今,他已总结出成熟的种植技术,由于产出的菜品质高,还锁定了忠实客户。

直播卖菜变身新主播

别看卢新利是1966年生人,可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他的脚步甚至走在了不少年轻人的前面。这不,种植技术打通了,要扩展销路,除了与线下客户长期合作,他还尝试着网上销售。

“刚开始种菜,跑销路是真难啊。那时俺就是跑饭店,每天9点到11点,挑人家营业的点儿去,一中午时间,也就能跑两个饭店,成不成的还两说。走网上销售就不一样了,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人,也许2个小时,传播面就能扩展到2000人。”卢新利坦言。

早在2018年,他就在淘宝开起网店销售玉兰菜。50多岁的人了,连手机都玩不转,更别谈用电脑了。但这并没有难住卢新利,按照开店提示,他精心准备起材料。需要照片了,就请摄影师来拍摄;上传照片遇到难题,就百度怎么做,再开始操作;网店开张后,卢新利还当起了客服。顾客的咨询不分时间,赶路时收到消息,他就赶紧把车停到路边,给人家认真回复,再忙,也不让顾客多等一分钟。

“咱们这个芽球菊苣,也叫玉兰菜,是通过两次种植而成的。7月培育根,立冬后收获,休眠后再种,一个月就能收菜了。这个菜可以种二茬……”打开拼多多,点进新利种植店铺的直播间,卢新利正隔着屏幕介绍玉兰菜和种植技术。左上角数据显示,视频已有1.68万人(次)的观看量。

直播卖菜,是卢新利走出的另一条新路。不过,现在他网销的主要是芽球菊苣的根。

“现在不少人都向往田园生活,喜欢种植阳台蔬菜。我们的玉兰菜,很多人都没见过,更是觉得新鲜。买上10根、20根,自己栽培,不仅能享受种植的过程,还能品尝健康蔬菜。”眼光独到的卢新利,不仅成了电商平台上第一个卖芽球菊苣根的商家,还发展了其他店铺加盟卖根,一起扩大影响力。

直播卖货,刚开始面对镜头,对于卢新利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很快,他就克服拘谨,除了介绍自家的菜,有时他还会聊聊农村的新变化,改变人们对农村的刻板印象。一场直播三四个小时,观看量能达到1万多人。

“不就是一个小白菜嘛,怎么那么贵呢?”“这是胡萝卜和白菜嫁接的吗?”遇到不懂的顾客,卢新利会介绍得更加仔细。如果遇到有意挑事儿的顾客,除了耐心介绍菜的特性,还得说上不少好话,尽力给顾客留下好印象。

眼下,卢新利正准备着抖音平台上的开店手续,他计划着将直播业务扩展到抖店上,让更多人了解玉兰菜、了解新农业和新农村。

2021-12-29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5092.html 1 钟情“金玉兰” 直播卖得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