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宝梅 本报通讯员 潘秋宇
寒假来临,49岁的志愿者瓮龙昌心情激动,他和另外一名志愿者共同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双胞胎兄弟放假回来,和他并肩走上街头做公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6年前,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志愿者瓮龙昌,听朋友说附近村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正读初三,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瓮龙昌此时正有意资助贫困学生,前去一看,情形让他心疼不已:父母离异,父亲精神失常,孩子们和爷爷住在炼油厂附近的一个铁皮房里……他当即决定资助兄弟俩。
瓮龙昌在市区一家银行工作,平时省吃俭用,每月将省下来的钱用于资助兄弟俩。高中三年,瓮龙昌除了资助他们学费、生活费外,还托学校的私人关系照顾他们生活。高考时,瓮龙昌接送他们出入考场,为他们加油鼓劲。孩子们考上警校后,瓮龙昌继续资助,假期更是帮着他们找地方打工。“这俩孩子懂得感恩,打工赚了钱,先给爷爷买了台空调。”瓮龙昌说,他们以后一定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俩孩子一到假期回沧州,就穿上红马甲,跟着瓮龙昌出去做公益。孩子们对他十分信任,去年9月,孩子们家里的房子要拆迁,瓮龙昌不仅帮他们选房签协议,还帮着保存拆迁补偿款。“在我心里,他俩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瓮龙昌说,这种关系一辈子也割不断。
除了这兄弟俩外,瓮龙昌跟朋友还陆续帮助了8个孩子,并定期给孩子们送衣物、送物资,帮着他们填报高考志愿,孩子们放假了聚在一起吃饭,带着他们参加公益活动。
当孩子们亲热地喊他一声“大大”时,他内心的安定、满足与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再多的劳累与付出,都值了!”
自2012年加入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后,瓮龙昌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他和志愿者们定期看望孤寡老人,关爱残疾人,在志愿者团队开办的爱心传递家园里,瓮龙昌义务收取衣物,再送给贫困孩子,还利用业余时间去爱心粥屋里奉献光和热。每年高考期间,他还参与“为爱心助考”车队,义务接送考生……
疫情期间,瓮龙昌主动加入抗疫队伍,进入社区负责人员排查登记及消杀工作,慰问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并获得抗疫优秀志愿者称号。最近,他还获评了运河区2021年度“公益志愿使者”,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志愿者。
爱与温暖,薪火相传。在瓮龙昌的影响下,23岁的女儿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成为志愿道路上的同路人。“大家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奉献爱心,那种美好的感觉让人心里踏实又满足。”瓮龙昌说,公益路上从未想过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