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献县的共享汽车喷涂车间“出圈”了。
献县关闭30多家汽修企业喷涂工序,所有汽车修理场所喷漆业务,全部集中到绿色喷涂共享中心进行。汽修喷涂共享车间通过开展涂料的水性改造使用、采用高效废气治理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有效解决汽车喷漆环节污染问题。献县汽修共享喷涂中心有8个喷涂车间,预计年减少排放挥发性有机物3.5吨。
献县汽车配件产业近年来声名鹊起,市场遍布全国各地,这一举措将对产业健康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此措施与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方案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
方案提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推进供热、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挥发性有机物、电镀废水集中治理等“绿岛”项目建设。
二者都是要集中优势资源,提高“三废”处置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无独有偶。吴桥县引进了生物质能源,为区内企业集中供应蒸汽,每年可节约标煤5.6万吨,社会效益显著。这也可看作新能源的共享。
共享的思维,在协同发展中,为企业拓展出一片新空间。
沧州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建设了新材料产业园,充分利用共享思维,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边界,实现快速发展。
开发区联合7家新材料企业成立公司,开发区出场地,产业园办公大楼的一楼改造成了1400平方米的实验室,二三楼用于企业办公,四楼用作餐厅和运动场所。同时,大家联合出资900多万元,购买了300多台套试验仪器。
实验室和仪器可以共享使用,企业不必再另辟空间自建实验室,而且某些仪器使用率较低,共享模式避免了企业浪费资金;技术共享,企业可以通过协商等方式,使用其他企业的技术成果,避免再投入人力物力搞重复研发。这种模式打破了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边界,实现了“设备、人才、成果、技术”共享。
设备、人才、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往这些都是不传之秘,如今通过共享,实现了要素无障碍交流,让企业以最小代价创造最大价值。
这种共享的模式,甚至可以在招商引资中进行尝试。对于尚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可以共享创业空间、设备、人才等,待到孵化培育成功之后,再将生产引入到沧州。
从单打独斗到共享,其思维的出发点,在于着眼解决企业的共同问题,以服务促发展,让企业以较少的投入和资源,实现更高的价值、更快的发展。在协同发展中,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