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昨天上午,南皮县刘八里乡赵庄村的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内,一架架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掠过,喷洒而出的药雾如细雨般洒向麦苗,全市小麦“一喷三防”田间日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随后,我市将力争用20余天,完成全市533.5万亩麦田的“一喷三防”全覆盖作业,全力以赴做好“虫口夺粮”保丰收工作。
“受去年秋汛影响,今春小麦苗情复杂。我市以‘促弱转壮、保增单产增总产’为目标,深入开展‘科技壮苗’行动,当前苗情转化较为理想。其中,一、二类苗占比达到84.9%,比冬前提高了65.5个百分点,为打赢夏粮生产的硬仗下好了‘先手棋’。”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顾玉彬说,当前,我市小麦正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抽穗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麦蚜、麦叶蜂等主要病虫害进入多发、高发期,后期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做好病虫害和气象灾害防控。“一喷三防”是促进小麦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通过一次喷药,能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达到增加小麦千粒重的效果,为丰收再上一道“保险”。
近期,市农业农村局还成立了5个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包联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分片指导各地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市植保站印发了《2022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及防控技术意见》和《“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指导各地科学开展防控,有效遏制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危害成灾。目前,中央和省级补助的6423.1万元小麦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专项资金已下发各县,支持开展小麦促弱转壮、重大病虫害防控和“一喷三防”等工作。
推进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织、先进植保器械成了主力军。
“相比传统人工喷洒的方式,无人机飞防效果更好,且效率更高,像这台载重20公斤农药的无人机,每小时就能作业120多亩地。”活动现场,南皮县鸿农植保服务组织负责人赵晓福带领“飞手”忙碌作业。他说,团队现有25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服务当地及周边地区,去年作业面积达20多万亩次。现在团队集中力量投入到统防统治中,争取服务更多面积,助力小麦生产。
“近日,小麦条锈病已在我省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地发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强化监测,带药侦察,一旦发现发病中心立即防治,坚持打点保面,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同时,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一定区域内大规模统一防治,防止扩散蔓延,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市植保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寇奎军说。